图为商场内个别市民未佩戴口罩。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五一”假期将至,人员流动聚集增加,疫情输入和反弹风险不容忽视。其中,大型商场、超市等人员密度较大的公共场所首当其冲。近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我市各类公共场所严把“防疫关”,但在公共场所内部,一些松懈的迹象应当引起注意。
“上个双休日,我在金鹰商场和新城吾悦广场都看到了一些人不戴口罩逛街的现象。”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自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一段时间,她明显感觉到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在不断升级,市民前往公共场所时,也都能做好个人防护。然而,最近这些天,赵女士却感觉到了松懈的迹象。
“现在周边城市的疫情还是挺让人担心的,我们丹阳的商场、超市这类公共场所一直在严格做好防控措施。戴口罩、测温、查验‘两码’,很多公共场所的进出口都有值守人员严格把关。”赵女士说,“不过,在这些公共场所里面,有一些市民的个人防护措施就做得不到位了。”赵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经常看到商场内的店员和顾客不佩戴口罩的情况。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因为疫情原因,很多人应该不会选择外出,会选择本地游,而这些公共场所将会是很多人前往的地方,不提高警惕,那就存在隐患。”赵女士不无担忧地说道。
市民吴先生表示,这轮疫情再次让不少休闲娱乐场所按下了“暂停键”。“疫情之下,关闭部分休闲娱乐场所,给经营者带来了损失,也让市民的生活少了乐趣。不过,如果公共场所不做好严格防控,消费者不做好个人防护,一旦恢复开放,还是非常让人担心的。”吴先生说,“在这轮疫情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防疫一线人员的新闻,不管是交通查验点还是核酸检测点,不管是医务工作者还是社区工作者,他们的坚守感动了我,让我知道现在的这份平安来之不易。‘外紧内松’要不得,要享受快乐假期,严格防控是基础,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得做好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