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金色油菜田 一颗强村富民心

核心提示: 走进延陵镇赵巷村的庄湖湿地,一路向西,沿路是成群的白鹭盘旋在榉树林间。在道路尽头,一片200亩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

本报记者 马骏

图为延陵镇赵巷村的“油菜花海”。 记者 马骏 摄

走进延陵镇赵巷村的庄湖湿地,一路向西,沿路是成群的白鹭盘旋在榉树林间。在道路尽头,一片200亩的“油菜花海”映入眼帘。春风吹拂,“花海”泛起层层波澜,颇为壮观。“你们看,我们面前这片油菜花田的尽头就是延陵镇美丽的庄湖,而我的身后,是我的家乡赵巷村。”对赵巷村党总支委员鲁伟坪来说,这不仅是一片生态美景,更是一条强村富民路。

鲁伟坪介绍,去年10月,他采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后,一方面,依托庄湖湿地打造连片“油菜花海”,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将此作为观光农业,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待收割后,将这些油菜籽加工成地产特色菜油销售,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出身农家的鲁伟坪总说自己骨子里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即便考上了研究生,这名“90后”年轻人仍选择了回村创业,之后又考上了赵巷村的“村官”,一心一意做“农人”,成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的“领头羊”。“一个人在外工作,不管取得怎样的成就,受益的只是我一个人,但如果我回到村里带领村民们发展农村经济,富裕的将是一整个村的人。”鲁伟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这里还是一大片荒地。我们开始尝试在这片荒地上进行大豆和小麦的套种。2021年下旬,我们又和农业农村局开展合作,推广现代农机种植油菜花的项目,这才有了现在的这片‘金色花海’。我们这里平时的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用工,每年五月、六月以及十月、十一月的农忙季,我们需要更多的村民参与收割工作,这就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鲁伟坪说,“油菜花种植、大豆和玉米带状种植等新型的农业项目,不仅鼓了农民的腰包,也大大提升了村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鲁伟坪介绍说,“春天到了,这段时间,我们的‘油菜花海’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外出踏青的本地市民前来观赏,成了农业观光游和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

鲁伟坪介绍,在对属地庄湖湿地进行重点打造的过程中,赵巷村通过打造“网红景点”“特色农业种植”等方式,依托本地自然禀赋和特色资源,积极探索“旅游+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长期以来,赵巷村都是经济薄弱村,村民们的收入主要以稻米种植为主。前些年,村集体曾探索过新的生产方式,但由于原有农业模式缺乏创新等因素,导致销售受阻,带动农民致富也较乏力。”鲁伟坪说,“我回到村子后,开始探索综合种养,选取本地口感比较好的古老稻米品种,引进紫色、黑色、红色稻米,运用稻鸭、稻虾、草稻鹅共作、丘陵种植果树、田埂林下养鸡等模式开启了生态种养农业。”很快,鲁伟坪的有机稻鸭米、有机三彩米、稻田鸭、乌骨鸭、七彩土鸡蛋、三彩红薯、三彩玉米等“新鲜货”逐渐“面世”,并先后成为赵巷村的“招牌”。

在鲁伟坪看来,成功的道路从来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即使暂时遇挫,仍然要坚持改变,坚持创新。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因地制宜,才能走出一条切合赵巷村实际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