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谷雨里的花

核心提示: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说的是谷雨前后,正值牡丹繁开怒放,姹紫嫣红,璀璨夺目。那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大魏紫……常使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马庆民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说的是谷雨前后,正值牡丹繁开怒放,姹紫嫣红,璀璨夺目。那灼灼如火的洛阳红,玉骨冰心的夜光白,端庄秀丽的大魏紫……常使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牡丹花也叫谷雨花,是花卉中少有的以节气命名的花。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其花大而香,色繁而艳,正如唐末诗人皮日休咏牡丹:“竞夸天下艳无双,独立人间第一香。”它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被奉为“花之富贵者也。”

千百年来,牡丹一直备受人们喜爱赞颂。唐开元年间,牡丹遍及长安,赏花风俗极盛,爱牡丹,赏牡丹,吟牡丹,成为一股潮流。因此又被称作“洛阳花”“长安花”。至宋,洛阳又有好花、插花之俗,而牡丹依然独步天下,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云:“天下真花独牡丹”。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牡丹的喜爱,在诗人眼里,只有牡丹才称得上真正的国色天香,没有瑕疵和不足。当它绽放的时候,足以惊艳整个京城!

也难怪,牡丹花开,气质天成,一顾倾城,一瞥惊鸿,满城皆是繁花,占尽春光,再也没有比它更美的了,怎能不让人爱?就像唐代诗人徐凝《牡丹》诗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牡丹,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李白就曾用牡丹形容杨太真,“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佳人、绝色、才识、精神,几者碰撞出了盛世气象。“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李白的这首《清平乐》,更是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经典画面。绝美的牡丹与倾国倾城的杨贵妃不分伯仲,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含笑观看,迷恋不已。动人的风姿能让春风消除所有的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与妃子双双倚栏而观,深情无限。盛世的牡丹,佳人,一起留在了诗仙的笔下,千年不衰。

然而,好景不长在,好花不常开,牡丹再美,也只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仅仅只有二十几日的怒放。正因为如此短暂的花期,才有了“一城之人皆若狂”的花海沉浸,爱花惜春之心。牡丹凋落时,就代表春天真的要离开了,令人恋恋不舍的,既是为牡丹,也是为春天。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阶前往日开得热闹的红牡丹,如今却只有两枝残花了,又何尝不让人惆怅不已。一想到明天清晨的风,应该会将它彻底吹落,诗人白居易万分不舍和怜惜,忍不住想多陪陪它们,让春天多留一会儿。

但不管如何,牡丹,以其鲜妍的色彩,繁复的花瓣,端雅的仪态,在百花声势渐衰的谷雨时节,轰轰烈烈地绽放,声势浩大地燃烧,让春天的繁华达到了巅峰。

牡丹,一花便足以撑起了深春的半壁江山!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