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微改造”,加码村民“小幸福”

核心提示: “唰——唰——”昨日清晨,位于丹北镇的西丰行政村前水晶山自然村里,78岁的村民朱银珍正在清扫村中道路。

b7a49a6e328e1c5ca042f873607de1ad

图为前水晶山村安逸美好的生活环境。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唰——唰——”昨日清晨,位于丹北镇的西丰行政村前水晶山自然村里,78岁的村民朱银珍正在清扫村中道路。前一天的一场大雨让来往车辆在村子的主干道上留下了些许细碎的小泥块。朱银珍看不下去,一大早便拿着大扫帚开始清理起来。扫完自家门前,朱银珍接着扫,将左邻右舍门前一并清扫干净。在村子里,像朱银珍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对于村庄现在的美好环境,每一位村民都十分珍惜和爱护。

水晶山下,通港路边,这座仅有不到60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呈现出一片安逸的生活环境。年轻人早早地出门工作,老人们在忙活完家务、拾掇了门前小菜园后,三三两两地坐到一起,聊天气,聊家常,也会聊一聊从儿孙那里听到的疫情形势,互相提醒着做好村里的防控措施以及外出时要做好的个人防护。

“我们村背靠水晶山,按理说应该是一座美丽小山村。可在几年前,我们村的生活环境并不算好。”朱银珍说,经过三年多的村庄环境整治,现在的前水晶山村路净、水美,村民们的生活怡然自得。

“2018年,我刚到西丰村工作时,发现各个自然村都有美化人居环境的期待。”丹北镇西丰村党委书记王涛洪说,“可是,当时西丰村一年的收入仅有几万元。可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想要从破旧的小山村‘蝶变’成美丽宜居的村子,并不容易。”

不过,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是王涛洪心中的“头等大事”。面对困难,这位曾经的“最美退役军人”选择迎难而上。在下辖的7个自然村中,王涛洪首先选择了前水晶山村。“当时,为了学习那些美丽宜居村庄的成功经验,我去了许多地方参观、考察。”经过反复思量,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较高的村民素质让王涛洪决定先行对前水晶山村进行整治。

“当时一共不过花费了五六万元。”王涛洪说,“我们清理了村中水塘、栽种了树木、修建了栅栏……可以说,这些钱全都用在了细节上。”在整治过程中,王涛洪处处因地制宜,变化都精准地落在一个个点上,钱也都用在了“刀刃”上。这样的付出收获了巨大的回报,因为这样的“微改造”激发出了村民自治的热情。很多村民开始对村庄的改造建言献策,积极主动地配合村委会开展改造工作,很多村民更是自费维修自家房屋,与村庄的改造工程相得益彰。从原先的被管理到参与管理,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庄改造和长效管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村庄的每一点变化都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反过来,幸福感的提升也让村民更期待新的变化。

“前水晶山村改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在王涛洪看来,政策和规划再好也只是一方的愿景,村庄环境整治必须和村民的需求相结合。有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改造效果将超出预期;倘若没有村民的支持,便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疫情之下,近郊游日趋受青睐,前水晶山村也在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水晶山、白龙寺、上湾水库、大湾水库、夏墅古村落、马塘桥体育休闲公园……近年来,通港路这一段逐渐形成了一条旅游带,而前水晶山村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这条旅游带上的一处‘秘境’。”王涛洪说,“最近有不少村民都来向我咨询乡村旅游项目,想要经营一些农家乐、家常菜馆乃至民宿,希望能从中寻找到致富密码。这也是我们村委会的一道思考题,怀揣着村民的梦想,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村委会必将带领村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