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冯天存
“您好,请靠边停车,下车接受体温测量,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沪蓉高速公路大泊出口查验点是我市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执法队员徐红晖、李建明和其他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这里,对出入我市的人员和车辆逐一检查,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徐红晖和李建明是市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的业务骨干,自新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们作为沪蓉高速公路大泊查验点一起搭班的点位长,始终顶在前面当先锋,冲在一线作表率。
其中,徐红晖是市交通执法大队延陵陆上执法中队的中队长。在工作中,他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练就过硬工作本领;而在疫情防控上,他是一位敢打敢拼、足智多谋的抗“疫”战士,被同事称为“智多星”。面对沪蓉高速公路大泊出口车多拥堵的情况,徐红晖制作人员分类检查卡,将来丹人员、车辆提前进行分流,在缓解同事工作压力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查验点的通过率。在遇到外国友人语言不通的情况时,徐红晖则巧用翻译软件,突破沟通障碍,从而快速完成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此外,面对日益增多的来丹返丹人员,他建议重新设置查验点登记台,合理布置司机排队、核酸检测线,最大程度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李建明是市交通执法大队法制装备科科长,他专业能力强、业务涉及面广,同事称他为“多面手”。面对查验点繁重的防疫任务,李建民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一兵多员”的含义。他是“宣传员”。每当防疫政策有调整的时候,他都会耐心地向企业、司机一遍一遍宣讲政策,同样一句话,一天需要说几百遍。他是“快递员”。领取防疫物资、打印登记表格、制作标志标牌……他每天不停地穿梭在单位、查验点、打印店之间。对此,有的同事忍不住调侃他:“你如果是快递小哥,肯定能获得五星好评。”他是“参谋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会和徐红晖商讨,二人思维碰撞,产生了不少好主意。他还是“教导员”。对年轻同事关怀备至,从防护装备穿戴、检查流程指导到工作心得交流,他总是在尽快帮助同事进入角色。
24小时值守,无论风雨,不分昼夜。困了,在查验点的简易帐篷里或车里小憩一会;饿了,一桶方便面、一块面包,便是一顿简餐,疫情防控查验点已经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守在查验点不仅任务重,而且存在感染的风险,但他们从来不叫一声苦,也不退缩,力保疫情防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除此之外,徐红晖和李建明还在下雨天为货车司机撑伞,为滞留旅客送餐,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彰显了战“疫”场上“交通人”的铁骨柔情。
“我们在此执勤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和其他单位的同事共同坚守岗位,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排查管控,虽然很辛苦,但值得。我们会一直做好查验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守好丹阳的‘北大门’,直到疫情散去。”采访中,徐红晖坚定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