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餐饮店内张贴的文明用餐标语。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讯(记者 陈晓玲) “不剩饭、不剩菜”“公筷公勺、文明用餐”……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酒店、餐馆,看到商家都在醒目位置摆放、张贴了文明用餐提示语,营造良好的文明用餐氛围。在用餐高峰时段,记者也发现很少有铺张浪费行为,市民大都形成了餐前按量点餐、餐后主动打包、自觉使用公筷公勺等好习惯。文明用餐逐渐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礼为上。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自我市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以来,“舌尖上的浪费”大为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文明餐桌行动中。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金陵西路新城吾悦广场一家餐饮店。“阿姨,麻烦帮我们把这些菜打包一下,谢谢。”一个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对服务员说。小女孩的妈妈吴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也不能为了讲排场而点一大堆菜,勤俭节约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孩子都知道不能浪费粮食,大人就更要给他们做好榜样,现在和朋友、亲戚出来聚餐,大家都是按需点餐。同时,饭店也不再单纯追求销量,会善意提醒我们点半份餐。”记者看到,除了打包餐桌上剩下的肉类菜品,她们把山药和生菜也打包带走了。
据了解,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养成文明用餐的良好习惯,我市在广场、公交站台等地,利用LED屏、宣传横幅等,多渠道开展文明餐桌公益广告宣传。
“点餐时,我们会提醒顾客使用公筷公勺、理性消费。如果食客点菜存在浪费或不合理的情况,我们会及时建议进行调整。”南二环路一家酒店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全市文明餐桌的氛围日益浓厚,文明用餐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同。
“现在报纸、电视到处都在宣传文明用餐方式,公筷公勺也成了我们平时用餐的‘标配’。”正在该饭店和朋友一起用餐的市民刘先生说,“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朋友和家人负责,我们会一直保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