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优绿高”成今年水稻产业主旋律

核心提示: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我市水稻生产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水稻“稳产供保、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丰产优质绿色高效稻米产业创新发展。

稳产供保 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

“丰优绿高”成今年水稻产业主旋律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眼下,我市不少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正加紧培肥营养土或基质、提前做成秧板并开好沟,为5月中旬的水稻育秧做好准备。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我市水稻生产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水稻“稳产供保、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着力推进丰产优质绿色高效稻米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我市坚持把粮食产量不下降、力争有增产作为水稻生产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强化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应用,推广优质品种和药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加强稻米产业链建设。加强稻麦周年量质协同提升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应用,提升全年效益。水稻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单产630公斤左右,总产28万吨左右,在全市建设7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

“去年我市水稻生产克服台风、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最终取得丰产,但也要看到倒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农资成本过快上涨对种粮效益的挤压,绿色低碳发展也对水稻生产提出更高要求。”市粮作站负责人介绍,围绕今年水稻生产“丰、优、绿、高”的要求,我市将围绕市场与效益导向,推广应用高产和优质食味品质相结合稻米为主,集中统一种植,便于产业化开发;发展集中育供秧,规范育秧操作流程,通过广泛应用硬地硬盘微喷灌集中育秧,配套机械流水线播种、暗化催芽、智能控水,以及播种摆盘等一体化技术,大幅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培育整齐一致的标准化壮秧,真正实现节地节种、节肥节水、节工节本、生育可控等效果;推广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化肥减量增效、植保绿色防控等绿色丰产高效技术模式;围绕提升质量效益,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如“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稻-鱼”“稻、鸭+牧草、鹅”等“水稻+N”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种植制度。同时,以水稻示范片建设工作为抓手,继续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种植,注重打造优质稻米品牌,通过品牌兴稻,提高本地优质稻米市场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此外,市镇农业部门还将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促进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的普及。

据了解,今年我市水稻早熟晚粳主推南粳3908、南粳5055,搭配种植武育粳39,示范种植宁香粳9号;迟熟中粳主推泰香粳1402,示范种植南粳5718。各镇(区、街道)品种布局坚持“一主一辅”原则,做到因种栽培,早晚搭配。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如南粳46等做到早播早栽,确保安全抽穗,提高结实率,稳产高效。种植糯稻的,最好粳糯搭配,糯稻要有订单,防范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