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又防“抑” 心理不“红”码

核心提示: 疫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大众带来心理压力。出现了焦虑、紧张、恐慌等情绪反应怎么办?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建议,拒绝心理“红”码,在防疫中防“抑”!

本报讯(记者 唐菀滢 通讯员 尹璐)疫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大众带来心理压力。出现了焦虑、紧张、恐慌等情绪反应怎么办?我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建议,拒绝心理“红”码,在防疫中防“抑”!

赵平平老师受访时说,疫情当前,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十分正常。即使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些平时不常出现的情绪,也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我们的警觉水平,提高人们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关注疫情要防产生恐慌。应以恰当心态面对疫情信息,看官方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不传谣不信谣。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尽量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产生压力。建议学习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多与家人、朋友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也是舒缓焦虑的一种方式。要增强心理免疫。积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计划地做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学习、做家务等。相信阳光终会驱散阴霾,少出门、勤洗手、强锻炼、宅在家、不焦虑、多学习,共同等待“疫”消云散。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