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孙安欣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点散发,给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丹阳交通人闻令而动、知重负重,全面落实交通管控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最美交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中,在江宜高速新桥出入口查验点,总有一个身材瘦削、面容憔悴的身影在不停忙碌着,他带领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牢牢把好丹阳“北大门”。他就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兼丹北执法中队队长眭昕。
他是执笔为剑、凝心筑魂的“孺子之牛”
在丹阳交通运输系统,眭昕可谓是一名响当当的笔杆子。在从事交通运输基层工作的20多年里,眭昕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成长为交通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他孜孜不倦,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也由此练就了不错的写作能力,使得交通运输工作政策、措施得以准确地反映,交通工作优秀经验得以广泛宣传。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地,面对病毒极易传染、防控物资又极其紧缺的情况,他奋力写下《代运管兄弟讨新冠檄文》。“今疫情再起,危吾百姓,万望诸君携力,共拒忧患,以身为曲阿父老筑不朽长城!吾辈万勿计较一榻一几、俸禄多少,万勿军令不畅……”短短数语极大鼓舞了军心士气。与此同时,他和所有抗疫战士一道迅速加入战斗,个个舍生忘死,用坚守和奉献诠释责任担当,用从容镇静应对忙碌紧张,用坚定的信念和硬核力量换来一线查验点固若金汤,为百万丹阳人民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
他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先锋战士”
眭昕不仅是一名难能可贵的“笔杆子”,更是一位乐于奉献的实干家。3月12日下午4点,紧急疫情防控部署会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赶到新桥高速出口,按照要求部署人员调配、检验流程、布置水马隔离等措施。隔日上午12点,查验点设备、人员全部到位,当即有条不紊运转起来。忙完这一切,尽管身体已经发出“预警”,提醒他应休息一会,但疫情当前,时间万分宝贵,他和党员志愿者又立即组建了“防疫临时党支部”。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在岗时间超过14个小时,以“连轴转”的精神全力做好查验工作,以减少通行车辆和人员的等待时间。
他是勤思好问、献计献策的“最强大脑”
“目前每辆车的驾驶员、乘客都要接受双码查验、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我担心会发生拥堵情况,能不能想办法再缩短时间?”
“口头要求有疑问的车辆到后方登记,我们需不需要看着?”
“建议上级再安排一名检查人员在通道处进行引导,旁边放置指示牌,这样速度可以更快些。”
“建议疫情登记表多添加一列——查验中高风险区牌照数,提高同志们作战效率。”
查验点是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严重后果。作为江宜高速新桥出入口查验点的指挥员,眭昕经常思考工作中的不足,再找到解决方法,保障工作高效运转。在他的努力协调下,一项项优化措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查验速度、准确度,防疫工作也越来越人性化。他还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目前,江宜高速新桥出入口按照2股车流6组查验的模式,保障现场车辆有序通行,忙而不乱,井井有条。
他是保障有力、服务周到的“贴心管家”
“前线的兄弟们不仅辛苦而且存在危险,我们一定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为了让一线人员能够安心工作,眭昕考虑得很是周全。3月20日,丹阳风雨交加,并出现降温,给一线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眭昕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提前要求所有参验人员做好保暖工作,并及时配备了雨具,添置了水壶,以更好地应对恶劣天气。
为了让前线人员能及时吃上热饭、保证防疫物资充足,眭昕一遍又一遍地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每天需要接打上百个电话。风雨中,他总是站在查验点最前方,他的鞋里灌满了水,双脚在雨鞋里连续浸泡十几个小时,浮肿发白。执勤间隙,他把鞋子里的水倒一倒,战友看见他这双变形的脚,很是心疼,赶紧让他到边上歇一歇,但他只是摆摆手,说没事。
截至目前,江宜高速新桥出入口查验点已检查车辆20085辆、旅客22658人,劝返车辆8418辆,劝返人员9405人。每一次询问、检查的背后,都充分彰显出眭昕他们“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职责与担当。
“文能执笔写春秋,武能金戈战铁马!”这是眭昕工作经历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带领下,江宜高速新桥出入口疫情防控查验点的交通执法人员、公安交警、医疗卫生人员、志愿者、丹北镇政府工作人员唱响了一曲“不破疫情誓不还”的铿锵战歌,迸发出“众志成城、丹阳必胜”的磅礴伟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