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颜春村:一村十英烈 精神永相传

核心提示: 清明前夕,记者走进开发区颜春村烈士陵园,三四名工人正在烈士茅斐如的陵墓前忙着填土修缮,茅斐如的女儿茅玲花则站在一旁,凝望着父亲的名字。

360截图20220405102744212

360截图20220405102835340

本报讯(记者吴琪桂祉越)清明前夕,记者走进开发区颜春村烈士陵园,三四名工人正在烈士茅斐如的陵墓前忙着填土修缮,茅斐如的女儿茅玲花则站在一旁,凝望着父亲的名字。

抗战时期,茅斐如是管文蔚领导下新四军丹阳抗日游击队的队员。1944年8月的一天,茅玲花出生了,而当时茅玲花年幼的哥哥茅俊龙正在村上玩。突然,小俊龙看见爸爸和几位战友走了过来,他高兴地大喊道:“爸爸,妈妈又生了个妹妹,你回去看看吧!”茅斐如看见儿子,抱起来亲了一口说:“你回去告诉妈妈,爸爸有紧急任务不能回去,让妈妈好好休息,不要为我担心,等你妹妹百日那天,我一定回来看你们!”放下儿子后,茅斐如便立即离开了村子。

当年11月,茅斐如在访仙镇太平桥村召开秘密会议,不料被日军发现。为了掩护战友突围,茅斐如只身向反方向跑,在蹚水过河时,被敌人发现,不幸中弹身亡。“我母亲回忆说,当她见到父亲的遗体时,一开始并不敢相认,因为父亲已经被敌人残害得面目全非,最后是通过脚上穿的鞋子才辨认出来。”今年79岁的茅玲花虽然从未见过父亲一眼,但每当有人提起这段往事,她的心中都会感到悲痛不已。

在陵园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鲜红如血,茅明正、茅志根、茅斐如、茅明富、茅文铭、茅雪庆、茅锦元、茅川保八位英烈的名字赫然在列。茅玲花指着碑下方“茅锦元”三个字告诉记者:“这是我的叔叔,茅锦元。”茅玲花说,叔叔茅锦元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父亲和哥哥先后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革命。1948年,在包围临泽的战斗中,他因深入前沿阵地侦察,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周岁。“叔叔牺牲后,我们并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安葬在这里的,只有我叔叔牺牲地方的一抔土。”茅玲花说道,每年清明节前,她都会赶最早的一班车,从市区来到老家颜春村的革命烈士陵园,祭拜先烈、缅怀亲人。

而在高大的烈士纪念碑旁,还有两座崭新的墓碑,碑上刻着颜辉和殷押林两个名字。“这是去年刚从颜巷自然村迁入的两位革命烈士,加上之前的八位烈士,目前,陵园里共有十位烈士长眠于此。”颜春村村委会副主任束剑萍介绍说,十位烈士生时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牺牲后则是在这绿意葱葱的故土相伴而眠,共同见证村庄的变迁。“我们今年特意对陵园的环境进行了改善,铺了地砖,还修建了一条水泥路,方便村民和家属前来瞻仰,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束剑萍说道。

颜春村烈士陵园里的树绿了一年又一年,而颜春村“一村十英烈”的故事也传颂着一辈又一辈。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