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丽萍 通讯员 刘珠花
为做好做实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我市交通人闻“疫”而动、听令而行,聚焦水上港口码头和高速公路重点查验点,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坚决守好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用行动为群众守好城市“大门”。
姜垒:在港口战“疫”一线筑起“防疫堡垒”
“两天不到,我们跑了30家港口码头企业,在落实好安全责任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后,又通过线上视频监控和每日现场抽查的方式,加强船岸、船舶界面管控和督查,严守水上交通疫情防控线。”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服务科科长姜垒说。
最近,该中心港口服务科对全市内河航道30家港口码头企业开展“环保问题清单销号”攻坚行动,早已是满员运转,并借调了其他科室人员。然而,面临新一波疫情,姜垒还是第一时间派出科室成员奔赴道路和社区防疫第一线,他则带领一名同事包揽下全市30家港口码头企业疫情防控和环保整治督查工作。“8个小时做不完的事,那就花10个小时去做,累是累点,但‘战疫情’是当前首要任务,只要找对方法和措施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姜垒说。
为确保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统筹做好防疫、环保、安全等工作,姜垒连夜策划推出了《港口码头企业疫情防控措施》《港口码头企业疫情防控自查表》等,并带着同事奔赴30家港口码头企业进行宣传教育、落实责任,张贴宣传标语,督导现场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疫情信息填报工作,同时对企业环保措施和安全生产进行督查。因为码头距离较远,他们从清晨工作到深夜,甚至顾不上吃饭。
赵辉: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光芒
“请问您从哪里来,麻烦出示行程码和健康码。”在丹阳新区收费站查验点,穿着交通“绿马甲”的赵辉正在忙碌着。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赵辉每查验一位驾驶员的手机,都要凑近到手机屏幕上看,并且重新操作下。“我眼睛不太好,戴着口罩,眼镜起雾看不清,只好凑近看。为了杜绝有人作弊,我每次都会自己操作下对方手机,更新行程码数据,确保核查无误。”赵辉说。在对记者说这话的时候,赵辉眼神里透着几分得意,原来,正是他的这番“自选动作”,让他成功发现了几位“作弊”的驾驶员。每次5个小时的班,他拦下了近300辆车,重复着以上的操作,从不马虎。
“老赵就是这样,一丝不苟是他的工作作风。”市交通港航中心的同事评价道。据了解,赵辉是个热心肠,平常有人找他帮忙,能做的他总是一口答应,且尽心尽力完成。对待工作,更是从无怨言,大家都爱喊他“老赵”。赵辉今年已经55岁,因为眼睛受过伤,早已不从事技术工作。可他总不闲着,经常主动帮助其他同事。2020年暴发疫情以来,只要有抗疫任务,他总会主动报名参加。轮班工作中,他除了提前到岗、推迟下岗,还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遇到等待检查挨饿的司机,会泡上一碗方便面送给他们。说起近期的降温降雨天气,他饶有兴致地说:“晚上值守,真冻人。穿着雨披,头发湿了,膝盖下也湿了。现在好了,太阳出来了,这烦人的疫情也该结束了。”
朴实无华的语言,默默无闻的抗疫,在我市交通抗疫一线,像“老赵”一样平凡的人有很多,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困难,可他们总是用默默的坚守、一丝不苟的执勤,守好城市大门,筑牢疫情防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