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守门人”,战“疫”一线显担当

核心提示: “王书记,刚才有电话打来,说高速公路主路上已经堵了3公里了,怎么办……”在王先中的快速反应下,拥堵的情况很快有了好转。

图为王先中(中)在交通查验点查看驾驶员“两码”。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王书记,刚才有电话打来,说高速公路主路上已经堵了3公里了,怎么办……”3月28日下午4点左右,江宜高速新桥出口交通查验点突然出现了车辆拥堵。嘈杂声中,正在巡查的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王先中听到这一情况,一个急转身,向高速出口外的第一道查验点快步走去。他一边向查验点的工作人员发出指令,一边将交通警示锥重新排列,原本的两条查验车道增加为三条。在王先中的快速反应下,拥堵的情况很快有了好转。

3月13日中午,正在加班的王先中突然接到了防疫任务。没有和同事多商量,王先中主动选择去负责路途最远、防控压力相对更大的江宜高速新桥出口交通查验点。“我们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较少,每个同志工作都很繁忙。我作为党委副书记,应该主动挑担子。到新桥路远一点,查验点的货运车辆多一些,又临近常州,工作量相对较大,我就主动说要去那里。”王先中说道。

自疫情发生以来,王先中多次参与防控工作,在战“疫”一线靠前指挥。这一次,他负责的江宜高速新桥出口交通查验点来往车辆大部分为上海、苏州、常州的大货车,查验任务尤为繁重。“我们负责对所有从查验点进丹阳的车辆进行查验,要做到每车必查、每人必查。”王先中说,“测温、检查健康码、行程码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入丹人员信息登记和统计……我们按规定严格落实查验工作,一点也马虎不得。”

一连十多天,王先中不停奔走在所辖查验点的每个值勤岗之间,帮助维持秩序、查看两码、引导相关人员有序登记;对重点人员作出相应安排;细心查看执勤人员的防疫物资是否齐全;饮食物品是否按时送达;交接工作是否到位……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王先中都放在心上,对执勤人员遇到的困难,他都想方设法解决。

身在防疫一线的交通查验点,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是王先中最放心不下的。“大家的安全是我最担心的事。一线的工作人员要和驾驶员面对面交流,有的驾驶员不佩戴口罩,有的没能规范佩戴,有的生怕工作人员听不清楚,还会把口罩摘下来说话……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王先中说,“为此,我们查验点安排了一名现场监督员,确保所有工作人员的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全部要穿戴到位,并且每隔两小时进行一次酒精消毒。”

从单位的领导变成防疫一线的“守门人”,在交通查验点,王先中就是一名普通的防疫人员。在与外来人员交流的过程中,王先中常常换位思考,在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交通查验点的工作并非只是照章办事那么简单。一些从外地来丹的驾驶员开了几百公里,因为不符合防控要求被劝返,心中有怨气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

不过,关键时刻,王先中又会展现出色的应变能力,起到“主心骨”的作用。“我们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总会说到王书记。”在该交通查验点,一名工作人员说,“有时候,一个转身就能看到站在一旁的王书记;有时候,出现突发情况,王书记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并提出应对方法;当我们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时候,王书记会走到我们边上,为我们加油鼓劲……”

近段时间,常州疫情形势出现好转,但王先中和交通查验点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目前虽然常州疫情防控趋稳向好,但上海疫情的变化让人揪心。对我们来说,面对疫情防控这一艰巨任务,千万不能麻痹大意。”王先中说,“高速出口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我们坚守的阵地、我们的战场。疫情一天不过去,防控一刻不放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交通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