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传递温暖,跨越疫情“倒春寒”

核心提示: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市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下沉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他们深爱的这座城市奔波劳碌,为了所有人渴望的美好生活无畏逆行。

本报记者 马骏

“您好,我们是疫情防控志愿者……”

“请问您家里有几口人?”

“最近14天有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

近段时间,气温骤降,而疫情形势也如同这“倒春寒”一般,周边城市接连出现确诊病例。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市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纷纷下沉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为他们深爱的这座城市奔波劳碌,为了所有人渴望的美好生活无畏逆行。在这一过程中,一句问候、一声嘱咐、一个举动都让人倍感温暖与感动。

“准备参加‘敲门行动’之前,单位为我们准备了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甚至还有防护面罩。”市民小徐连续三天下了班后便前往社区参加“敲门行动”。小徐告诉记者,他负责的是一个老旧小区,里面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小区里不少老人接触智能手机的时间不长,对手机操作不是很熟悉,我就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操作。”小徐说,“我帮助他们关注‘丹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告诉他们每天可以通过该微信公众号看到最新的疫情防控消息,还教他们怎么出示行程码,方便他们在去公共场所时出示接受查验。”小徐表示,那几天里,小区的一些居民都认识了他,有的人还会主动告知他一些居民是否在家、何时在家,这让小徐的工作轻松了不少。小徐坦言,参加“敲门行动”那几天,正赶上他的女儿生病住院。“我白天要忙本职工作,晚上要参与‘敲门行动’,有时候等我忙完了,女儿也睡了,连视频通话的机会都没有。但在那几天里,很多居民都会对我说,‘进来坐会儿’‘喝点水吧’‘辛苦你们了’……”这些问候、嘱咐和感谢常常只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却让小徐感到无比温暖。

市民马女士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当她得知单位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敲门行动”后,马女士选择了积极参加。调整了工作安排后,马女士利用每天傍晚的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第一轮‘敲门行动’刚好是双休日,我带着上初中的女儿一起去‘敲门’,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几天的“敲门行动”让马女士感触很深,“以前也有社区工作者到我家敲门,我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自己做了才发现,这比想象中的要辛苦。不过,居民的积极配合让我感到十分暖心。”

“绝大多数居民都是积极主动配合我们工作的,个别居民不理解,不明白志愿者为什么要上门,所以不怎么配合,生怕泄露个人信息。”参加“敲门行动”的志愿者王先生说,“对于极少数心存疑虑的居民,我们会耐心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我们的解释,他们很快便能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王先生认为,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疫情就没那么可怕,这场疫情“倒春寒”终会过去,而那份在人与人之间不断传递着的小温暖则会一直存在。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