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市民霍先生致电本报维权热线86983119向记者反映,称其在购买保险时受到了业务员的欺骗,上万元的保险费用打了水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霍先生称,他去年购买了一份万余元的健康险,最近因为资金紧张,无力支付保险费用,便打算退保。然而,当霍先生联系保险公司业务员时,却被告知此时退保只能拿回保单的现金价值,约为160元。这让霍先生无法接受,“我在保险合同上确实看到了关于退保的一些条款规定,但我在购买这份保险时并没有注意。但不管怎么说,明明没出险,又交了那么多钱,退保时,保险公司仅退一点现金价值,合理吗?”
为霍先生办理这一保单的业务员范女士表示,中途退保确实只能拿到这点钱。“保险合同上写明了所有注意事项,包括被保险人中途退保可以拿回多少钱,并没有欺骗一说。”范女士告诉记者,霍先生所说的万元保险,指的是霍先生夫妻二人的重疾险,并非是一份保险。“遇到这类情况,我们一般会为被保险人申请两个月宽限期,或者申请两年的中止期,还可以采用减额交清、保单贷款等办法,和其他方式相比,退保是最下策的解决方式。”范女士说,接下来,她会与霍先生夫妻俩进行沟通,给他们提供帮助,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
那么,什么是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又从何而来?在我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业务员王先生解释称,保单现金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只有长期型保险才有现金价值。“保险公司将被保险人终身要交的保费,均摊到了20年至30年缴费,且每年保费相同(即均衡保费)。如此一来,前期被保险人交的保费,在扣除保障成本、运营成本等费用后还有剩余,这部分被保险公司存起来,就形成了现金价值。”王先生说,“终身重疾险、定期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年金险等,这些长期型保险都会产生现金价值。”
王先生表示,只要过了犹豫期,面对被保险人退保这一行为,保险公司只退现金价值是合理的。因为不论是否出险,保险公司已经真实支付了保障成本和运营成本。“保险公司承保制单、结算代理人手续费、员工工资等各项都有不小的开支,所以退保只能退保单的现金价值。就像你和别人签了合同,你违约就要付违约金。”王先生说,“霍先生所购的重疾险前两年的现金价值只有百余元,这在国内保险行业里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在国外,很多重疾险前两年的现金价值甚至为零,如果退保,可能一分钱也拿不到。因此,大家投保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因为冲动买错了保险而蒙受损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