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丹阳人为什么都要吃馄饨?

核心提示: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丹阳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馄饨、吃馄饨,俗话说“二月八,吃了馄饨病不发”,农历二月初八吃馄饨不仅是丹阳的地方风俗,此风俗也流行于镇江、常州及江阴等地。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国清)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丹阳家家户户都忙着包馄饨、吃馄饨,俗话说“二月八,吃了馄饨病不发”,农历二月初八吃馄饨不仅是丹阳的地方风俗,此风俗也流行于镇江、常州及江阴等地。昨天,城乡生面店生意都很好,排队几个小时才能购到馄饨皮。

这个传统风俗是怎么来的呢?市民俗专家韩梦庆在受访时介绍,根据《吴中岁时杂记》中载:“二月初八日,为祠山大帝张渤诞生。相传张大帝有风山女、雪山女,归省前后数日必有风雪,号‘请客风,送客雨’,虽天气甚温,又必骤寒。”这一天天气的变化叫作“张王报”。从季节而言,农历二月初八前后已到了仲春时节,天气早已转暖了,然而北方冷空气还会时常侵袭江南地区,常会带来骤寒天气,老人家常讲“出门常带三九衣”,就是指的这个时节。因此要食温热的食物抵御寒冷,而民间吃馄饨也引申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