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调查“家长资源”,你怎么看?

核心提示: 近日,学生家长李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正在收集家长信息,要求她填写“家长资源调查表”,让家长写出自己的职业、专长以及能为班级提供哪些教育方面的帮助。“这样的做法合适吗?”李女士对此提出了质疑。

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学生家长李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正在收集家长信息,要求她填写“家长资源调查表”,让家长写出自己的职业、专长以及能为班级提供哪些教育方面的帮助。“这样的做法合适吗?”李女士对此提出了质疑。

从李女士提供的电子表格中,记者看到,这份表格主要是让家长填写职业、特长或技能以及能为幼儿提供哪些教育方面的帮助。李女士表示,学校老师要求班级微信群里的家长都要填写这份资源调查表,包括孩子的父母和祖辈。“其他的信息倒是无所谓,我们家长也愿意配合学校参与一些亲子活动。问题是,学校有必要调查家长的职业吗?”李女士认为学校的这一做法欠妥。

对于学校的这种资源调查,家长是怎么看待的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学生家长杨女士表示,她的孩子当年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也要求家长提供职务、工作单位等方面的信息,还问了家长的个人特长、能不能参加班级活动之类的。杨女士认为,学校收集这些信息,是为了以后有活动时方便老师安排,让家长能够参与进来。

学生家长徐先生的孩子就读于一家私立幼儿园,他表示,当时入学时也填写了这种调查表格,而且非常详细。“我身边很多朋友在孩子入园时都被要求填写了这样的表格,我当时对这种调查类的表格非常反感,觉得其中有些问题和幼儿园完全没有关系。”徐先生说。

不少家长认为,学校方面正常地了解孩子的家庭信息是有必要的,包括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电话等,甚至请家长为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帮助都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带着功利的目的,以信息调查为幌子,了解家长的单位和职务等,这样就不是很合适了,如果要求孩子父母利用单位资源来协助幼儿园工作,更是一种错误方式。

此外,一些家长也表达了对此类调查表格其他方面的担忧。“老师在了解了学生家长的工作、职务信息后,是否会出于私心选择性地对待班级里的孩子?而孩子是否又会因此受到影响?”一位家长不无担忧地说道。

对此,记者采访了李女士孩子所在幼儿园的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个别家长对于学校的这一做法产生了误会。“学校对家长资源进行相关调查,是为了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活动,通过家长座谈、家长助教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合力。开展活动能加深家长、教师、幼儿之间的情感,使家园合作更为紧密。”该负责人称,园方的教职人员也不会在工作中戴“有色眼镜”,这是个别家长过度解读了。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学校了解家长的职务,将家长的资源用于服务幼儿园教学工作上,从好的方面来看,确实可以为学校的一些教育活动提供助力,使家校之间形成互动,但同时也可能衍生出一些隐患,比如,变相挖掘学生家长的“资源”,是否会给学生及家长形成攀比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是否还会在老师心中给学生的“档次”进行排位?出于教育的初衷,对学生的家庭作进一步了解,无可非议,但这种调查千万不能变了味。

业内人士提醒,学校应对了解到的家长职务等资源进行保密,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变得物质化并产生攀比心理,使孩子的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教育工作者更不能拿着这份“家长资源调查表”来区别对待每个孩子。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