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瓦当”背后的寺墩村传说

核心提示: 延陵镇寺墩村,一个仅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不久前,承包户将村东寺墩山上的一些树木进行了移栽,留下了不少坑洞。

2049efc822156a96d6e74963cbf8e24d

图为寺墩村村民张国祥展示他在寺墩山上找到的莲花纹瓦当。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延陵镇寺墩村,一个仅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庄。不久前,承包户将村东寺墩山上的一些树木进行了移栽,留下了不少坑洞。在一些坑洞中,村民们发现了不少有历史痕迹的碎瓦片,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对于村民张国祥来说,这些重现天日的碎瓦片再次印证了他一直以来的想法:民间传说中“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就发生在寺墩村。

寺墩山上神秘的“莲花瓦当”

18日上午,记者一行来到寺墩村村民张国祥家中。“你们看,这些瓦当都印有莲花图案,这不正是象征着‘红莲寺’吗?”张国祥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十多年前在村东的寺墩山上挖到的。据了解,瓦当俗称“瓦头”,为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记者看到,这些印有莲花图案的瓦当多为陶质灰白色,圆形,直径约15厘米左右,厚2至3厘米,其中有两三个已经破损,还有三四个完好无损。在其中一块保存较好的瓦当上,记者看到,瓦当的中心成圆状,上面规则排列着若干个凸起的圆点,似莲藕状,中心之外以等距离排列着6个莲花花瓣纹,花瓣外侧还有一圈凸起的圆点。

代代相传的“火烧红莲寺”故事

让村民们相信“红莲寺”就在寺墩山,并不只是几块莲花瓦当而已。今年84岁的寺墩村村民王玉文告诉记者,“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在寺墩村可谓是家喻户晓,代代口耳相传。他小时候,从祖辈那里听说了这个故事。“我们村东边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山,一座叫寺墩山,一座叫庵墩山。传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寺墩山上有一座寺庙,而庵墩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寺墩山上的寺庙,有人说叫‘红莲寺’,也有人说叫‘莲花寺’。在这座寺庙里住着一群不道德的和尚,他们不仅在两座山之间修建了暗道,与尼姑庵里的尼姑私通,还在寺庙里布下机关,用于掳掠那些年轻貌美的女香客。”王玉文说,“后来,这座寺庙掳掠了宰相的女儿,寺庙里的丑事方才败露,引来了官兵放火焚烧。”王玉文说,“不管那座寺庙是不是叫‘红莲寺’,但寺墩村的村民都相信,寺墩山上确实有过寺庙。”

说法不一的“红莲寺”真在寺墩山?

那么,几块莲花瓦当真能证明传说中的“红莲寺”就在寺墩山上吗?记者调查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据寺墩村村史记载:寺墩村东边的寺墩山高约20米,山上树木丛生,古时,山上曾建有法华寺,当时香火甚旺。在寺墩山西南方向有座庵墩山,旧时山上曾建有尼姑庵,故称庵墩山。据传,由于法华寺和尚与庵墩山尼姑行为不轨,走入歧途,寺、庵均遭百姓焚烧。不仅如此,还有寺墩村村民告诉记者,寺墩山上的寺庙不叫“红莲寺”,而是叫“红林寺”。可以看出,有关寺墩山上寺庙名字的说法是比较多的。

不仅寺名存疑,地址同样有疑问。我市民俗专家韩梦庆老先生在受访时表示,他也曾听说过“火烧红莲寺”故事发生在丹阳的传闻。不过,在韩梦庆听说到的故事里,“红莲寺”当年建在现在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的位置,现早已无迹可寻。

“莲花瓦当”与“红莲寺”真有关吗?

村民张国祥相信,他发现的莲花瓦当就是“红莲寺”的遗迹。“大概十五六年前,我曾带着这些莲花瓦当到市里找有关部门鉴定,专业人士告诉我,这些莲花瓦当应该是汉唐时期的。”张国祥说。记者调查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如秦代瓦当以动物形象居多;汉代瓦当有昆虫、植物、文字等;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时则多用蟠龙纹瓦当。传说故事中的“红莲寺”确实建于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但多认为其位于潘垫镇(今上海市潘垫村)。

不过,不管传说中“火烧红莲寺”的故事是否发生在寺墩村,但故事中体现的关于惩恶扬善的勇气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成了寺墩村一代又一代村民骨子里的品德和追求。

初春的阳光把寺墩村照得暖暖的,村民们照料着他们的田地和家畜,安于平静而淡然的生活。到了晚上,总能听到年迈的老人对孩子们说起那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