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上门为群众服务。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眭志祥)健康教育讲座、义诊、家庭医生签约、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医送药、为居民解读体检报告、开展上门护理……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所需所盼,提升发展内涵,积蓄“进”的动能,以“打造一个品牌、锤炼一支队伍、建立一项制度、完善一套流程”为目标,建立家庭医生巡诊服务工作制度,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流程标准,为老百姓送去多项贴心的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下沉
去年,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组建27支家庭医生巡诊服务队伍,确定7大类重点人群为巡诊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开展了大走访大调查。还在农村开展了“健康快车村村行”家庭医生巡诊服务。
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主治医师吴玉秋,从事家庭医生服务已经有近十个年头。她将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到居民家门口,帮助居民筑起健康防护墙,受到居民患者的欢迎和称赞。
吴玉秋社区服务的对象中有一对老夫妻,丈夫是离休干部,夫妻均已年近九十。吴医生每次进行入户随访,询问日常情况、给老两口测量血压,老夫妻俩都特别开心。每次知道吴医生要上门来,老人总是将吃饭的桌子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尽管吴医生一再说,入户是为他们进行服务的,不是来做客的,可老人还是热情招待,表达他们对吴医生上门周到服务的感谢和认可。每每老人得知自己血压正常时,总是像个孩子似的,笑得合不拢嘴。见到吴医生,老人打开话匣描述他们是如何做到保持血压正常的。此时,吴医生总会仔细倾听。每次上门服务,吴医生总是耐心倾听,细心开导,让两位老人十分开心。吴玉秋表示,好心情也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味良药。
老人与家庭医生成了忘年交
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家庭医生巡诊服务的包括医生、护士、公卫医生共约四十余人。在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师汪琪服务的社区老人中,有一位独居的张奶奶(化名)。汪琪每次入户,张奶奶都很高兴。张奶奶患有糖尿病,汪琪就教她如何正确触摸足背动脉。老人学得很认真,当时就学会了。可等汪琪下次再去她家时,却又记不住了。汪琪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教,张奶奶现在终于记住了。在汪琪的常年随访下,张奶奶的血糖血压一直控制得很稳定。
出于信任,遇到烦恼时,张奶奶总会向汪琪倾诉。汪琪每次都耐心倾听,细心开导,医患之间彼此添加了微信好友,张奶奶出去游玩时还时不时地在微信中分享美景给汪琪。遇到节假日,张奶奶与汪琪微信互送祝福。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一丝牵挂、一丝惦记。每每老人出门旅游时,临行前总是知会汪琪一声,生怕汪琪在入户时扑了个空。
贴心服务暖了居民心
云阳人民医院分院负责人、内科医生孙晔虹承担了我市28名离休干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她和她的同事看来,社区家庭医生工作是一项防治未病的工作,是将优质医疗服务带到居民家门口、帮助居民筑起健康防护墙的工作。多年来,云阳医院所管辖的街道都被医务人员用脚丈量过无数次,为辖区内居民做好健康服务。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市医卫单位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手机预约上门出诊成为可能。一位瘫痪在床的李奶奶(化名)预约了出诊,第一次要求出诊是因为需要留置导尿,孙晔虹偶然间发现老人骶尾部的褥疮很严重,很是为她担心,因为褥疮只靠换药不配合定时翻身是很难愈合的,当下就建议老人家人买了医用气垫床。时隔一个多月,孙晔虹再次预约出诊时,欣喜地发现老人的褥疮大有好转。李奶奶的老伴还把褥疮一天天好转的过程用手机记录下来,激动地告诉孙晔虹:“多亏了你的建议,褥疮几乎好啦!有了这个气垫床,帮助我减轻了不少负担,老伴可以试着自己翻身,也减轻了人为翻身给她带来的不适。”
去年以来,我市累计完成家庭医生巡诊需求调查35420人,收集服务需求902条,针对有上门服务需求的群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五统一”要求,分类提供预约上门巡诊服务,累计服务850人。今后,会有更多服务居民的医护人员进入团队,做细、做实、用心、用情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