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早在2017年,饿了么、美团等外卖平台就相继推出了“环保计划”,在消费者选好餐品下单付款前,页面会弹出是否需要餐具的提醒,而通常“无需餐具”选项会被放在首位。当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后,外卖平台会奖励消费者积分或“绿色能量”。如今,不少市民对外卖平台推出的“环保计划”都有所了解,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尽量选择“无需餐具”的选项,但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一些商家对于顾客的此项备注有些“视而不见”。
市民任女士告诉记者,前两天,她在家里点了一份外卖,在餐具选择一栏中特地勾选了“无需餐具”选项。“一般在单位或者其他地方点外卖,没有餐具肯定不方便,但是在家里,根本无需商家额外提供一次性餐具。”然而,当任女士收到外卖时发现,包装袋内依然放着包括筷子、勺子、湿纸巾在内的一整份一次性餐具。
采访中,和任女士有类似经历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一次,我在外卖平台上点了4杯奶茶,在选择是否需要餐具时选择了‘无需餐具’,结果送来的奶茶里依然放着四根吸管。”市民许女士认为,商家“执着”于送餐具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无视消费者的备注,而是出于担心“被差评”而主动“献殷勤”。
就商家无视顾客备注依然选择赠送餐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数家餐饮店。不少商家表示,赠送餐具确实有出于怕被顾客误解商家服务不到位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为了提高订餐高峰期的效率,所以店里一般会提前开始准备好打包环节,在包装袋内放好餐具、料包等,待顾客下单后直接将餐品装入包装袋,以节省时间,这就导致每份外卖里都会有餐具。
“之前有一份订单,顾客额外备注了‘不需要提供餐具,不会因此给差评’,我们才没有在餐品里附赠餐具。”一位餐饮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无视备注赠送餐具让“环保计划”流于形式,但为了方便顾客,不少餐饮店都依然选择坚持给顾客赠送餐具。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选择“无需餐具”却依然会收到餐具的尴尬局面要想得以解决,既离不开外卖平台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商家和普通用户的自发参与。该业内人士建议,外卖平台在设置“无需餐具”的提示时,应确保消费者和商家都能明显看到这一信息,同时通过宣传,积极改变商家对于餐具配送“宁多勿少”、畏惧顾客投诉的固有思维,对于商家收到的因顾客自主选择无需餐具而给出的差评,给予其申诉的权利,这样才能达到“无需餐具”这一选项最初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