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 “本想买条足金手链,付款后却发现材质是18K金的。”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称自己在购买黄金手链时,受销售人员“误导”,错买了一条18K金的手链,如今想要退货,遭到了商家的拒绝。
王女士告诉记者,临近春节,她计划给自己购买一件黄金饰品,于是在19日下午,来到吾悦广场一家黄金饰品店进行挑选。王女士表示,在挑选的过程中,她反复和店内的销售人员强调,自己想买的是足金饰品,“其间销售人员给我推荐了一款耳环,但我得知耳环的材质是彩金的,便拒绝了对方的推荐。”
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王女士看中了一款手链,试戴后很是喜欢,“销售人员介绍,这款手链并非克重商品,但因为我很喜欢它的样式,所以即便是‘一口价’黄金饰品,我也能接受。”最终,王女士花费2790元买下了这条手链。
可当王女士拿到销售人员为其开具的发票时,发现商品成色及名称一栏中标注此款商品为“金750”手链。王女士有些不解,便询问销售人员“金750”的含义,而销售人员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解释,仅表示此款商品属于精品系列,可参与店内免费调换活动。听到销售人员的承诺后,王女士便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回到家后,王女士的家人看到其购买的手链及发票,告知此款手链的材质并非足金。得知这一情况,王女士急忙上网查看,了解到“金750”指的是饰品中黄金含量只有75%,而剩余的25%则为其他材质,也就是常说的18K金。“花了几千元钱,却买了条合金手链。”王女士有些气愤,她认为自己在购买前已经和销售人员多次强调自己想买的是足金饰品,销售人员理应为其推荐相关商品,或是在其选中其他材质的饰品时,告知其此款商品并非足金。
第二天,王女士来到该黄金饰品店反映了这一情况。销售人员表示,王女士可以将手链调换成店内其他“金750”商品或某一款指定的黄金饰品,但王女士并不满意销售人员给出的解决方案,双方一时争执不下,便报了警。在民警的协调下,销售人员表示,王女士可以将购买的手链调换成其他一口价黄金饰品。“在协调的过程中,销售人员一直不承认自己未详细介绍商品材质,对此我很生气,便想要退掉这款手链,但商家不同意。”王女士说道。
随后,记者联系了这家黄金饰品店,工作人员回应,称店里的销售人员在上岗前都经过了专业系统的培训,所以在销售时肯定会向顾客介绍清楚饰品的材质和工艺详情,“按照店里规定,王女士购买的金750手链只能调换成其他同品类商品,但考虑到她仅购买了一天,所以我们才同意其可以调换店内其他一口价黄金饰品,但王女士坚持要退货退款。”该工作人员表示,黄金类商品一经售出,无质量问题是概不退货的,“这条规定在发票上也注明了,所以我们没有同意她的要求。”
记者将黄金饰品店的回复告知了王女士,王女士并不认同工作人员的说法,“如果当时销售人员明确告知我商品的材质,那我肯定不会选择购买这条合金手链。”但由于在交易过程中,王女士没有留下相关录音证据,所以现在双方各执一词。王女士表示,接下来,她会考虑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临近春节,一些市民会选择购买黄金饰品,同时产生的消费纠纷也不在少数。在此,业内人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黄金饰品前,要询问清楚黄金饰品的材质、工艺,以及售后的相关规定,并保留好购物过程中的录音或视频证据。在购买过程中,商家如有特殊承诺,最好让其在发票上注明。同时,购买后也要保留好购物凭证,一旦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消费者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