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是我的责任!”

核心提示: 2021年7月,南京突发疫情,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市立即派出医护人员前往驰援,龚晨晨便是其中之一。

图为工作中的龚晨晨。记者 贺丽华 摄

本报记者 贺丽华

2021年7月,南京突发疫情,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市立即派出医护人员前往驰援,龚晨晨便是其中之一。从7月25日出发,8月3日辗转扬州,到9月4日结束返回丹阳,这段历时一个多月的抗疫之旅,成了她最珍贵的记忆。在那最炎热的天气里,她和同事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小区,为无数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全副武装的龚晨晨虽然饱受皮肤肿胀、手臂酸疼等苦楚,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感动,让她真正体会到了“相互支援共克时艰”的意义,这些也成为她奋斗在抗击疫情、守护群众健康道路上的最强动力。

今年31岁的龚晨晨是我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一名护士,工作至今已有7年,平时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因经常搀扶病人,所以练就了不错的臂力。然而,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南京的前几天,回到住处后,手臂总是酸疼得十分厉害,甚至抬不起来,这也使得她尽管身体十分疲惫,但始终难以入眠。“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凌晨4、5点起床,6点左右赶到小区,6点半正式开始对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完成一个小区的核酸检测后,我们又会立即赶往下一个小区……每人每日平均工作量在600人次左右。”龚晨晨告诉记者,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大家又是“全副武装”,所以体力流失得很快,但考虑到防疫物资相对紧缺,所以每个人都坚持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再换下一批人“上阵”。

回忆起那段时间,龚晨晨坦言,确实很苦,浑身被汗水浸湿、皮肤肿胀发白、多处出现勒痕等都是常态,但大家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坚毅的心,因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因为抗疫路上,不仅有我,还有他。“在我们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的过程中,有无数志愿者陪伴在旁边,维护现场秩序。”龚晨晨说,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年志愿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说,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依然想为自己所在的这座城市发挥光和热。老人尚且如此,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奋力前行?”

而各方的关心也给了她很大的动力。首先,是科室护士长给予的远程指导。“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我们从未接触过真正的‘战场’,所以此行或多或少都会忐忑不安。那段时间,幸有护士长时不时通过微信连线,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龚晨晨说,“护士长曾赴武汉支援抗疫,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在她的指导下,大家紧张的情绪缓解了许多,并且平时也更加注重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其次,是我市政府部门给予的物资支持。“当时我们每天都是两点一线,除了进小区给居民做核酸检测,就是回到住处休息,在生活上有需要却无法外出采购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将所需物品报告给领队,然后由我市政府部门统一采购,最后送到我们手上。”龚晨晨说道。再者,是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暖心之举。“有一次我们一行人早早地来到一个小区,看到核酸检测点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饭,而且种类丰富,有粥、面、馒头等。”龚晨晨说,实际上她们在住处已经吃过早饭,但对方的这份心意让她很是感动。此外,当地一些热情的居民也会给她们送来水和食物等。

对龚晨晨来说,家人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出发前,我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年仅4岁的女儿,毕竟自打她出生以来,我从未离开过她身边,但家人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婆婆让我放心,说‘孩子有她’,而丈夫则让我安心,说‘家里有他’,这才让我无后顾之忧。”龚晨晨告诉记者,她在南京、扬州的每一晚,都会和孩子通过微信视频“见面”,孩子稚嫩的安慰与鼓励也让她倍感欣慰,“孩子虽小,但也从电视上、学校里得知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每次通话,女儿总会不停地问我‘妈妈,你今天帮助了多少人’‘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等,并且小小的她在我的影响下也励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护人员,和我一起守护大家的健康。”

此次抗疫之行,对龚晨晨来说有着诸多意义,不仅收获了丰富的抗疫经验,还因此多了一份“战友情”。“不管是我们丹阳的,还是南京、扬州本地的,以及其他城市的,大家在一起奋战了这么多天,已然成了有着特殊情谊的‘战友’。”龚晨晨说道,虽然大家现在各处一方,但联系从未断过,“工作时,我们会相互探讨学习;闲暇时,我们则会相约聚餐。大家的心始终紧紧连在一起。”

龚晨晨认为,眼前所经历的都只是暂时的艰难,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共同努力抗击疫情,那么我们终将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