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抓住最后一个节气养生机会

核心提示: 今天,开始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即将开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进九”。这也是本年度最后一个节气养生机会,最好的进补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到“三九”结束,一共27天。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今天,开始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即将开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进九”。这也是本年度最后一个节气养生机会,最好的进补时间是从“冬至”开始到“三九”结束,一共27天。

冬令进补  温补为主

自冬至日开始,进入中国传统上的“数九寒天”。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医生介绍,中医认为,冬令进补应以温补为主,进补前,最好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体质,再判断适合不适合。比如吃人参,气虚、阳虚的人,经常容易感冒、越累越睡不着,可以吃人参进补,以提高免疫力;阴虚的人要慎重,建议等到冬至以后再吃,且一半人参配一半西洋参。湿热体质的人,就不宜吃人参,否则“火上浇油”、容易发烧。千万不可以补得太多、太乱。没力气、打不起精神可以喝点鸡汤;头晕眼花、脸色黄可以喝点当归生姜牛肉汤;口干咽燥、神烦气粗或高血压等病人,可以喝点鸭汤,最好和木耳、蘑菇一起炖。

怕冷的市民,如果想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可以在洗脚水里放入几片姜,或者在早上起来以后喝杯姜糖水。如果进补后口干上火,不要马上吃菊花茶、板蓝根这些清热药,否则前功尽弃。可喝淡盐水,或吃火龙果、雪梨和白菜、西洋菜,既不解药,又可降火。

身体几个部位最易受寒

进入“冬至”节气,天气寒凉,人们身体的几个部位很容易受寒。头部:出门戴帽子。入冬后,如果头部没有及时保暖,吹冷风后会头痛、头胀。受到冷风刺激后头部血管收缩,会产生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颈肩部:围巾不能少。颈肩部受寒,肌肉收缩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颈肩部肌肉僵硬、疼痛,严重的甚至会诱发眩晕。腰腹部:马甲穿起来。久坐、患有腰肌劳损的人群以及老年人的腰部容易感到不适。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功能也会下降,建议在大衣或羽绒服内加一件马甲,既护胃又护腰背。膝关节:可佩戴护膝。膝盖是下半身容易受凉的部位。对于膝盖不好的人群,建议佩戴保暖护膝,如果晚上戴护膝建议戴宽松一点的。足部:用中药泡脚。俗话说,寒从脚起。足部一旦受凉,尤其对于女性而言,易导致痛经、盆腔炎的加重及反复发作。专家建议,每天用45摄氏度左右的温热水,泡脚20~30分钟,至身体微微出汗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需注意的是,孕妇、小孩以及糖尿病等人群不适合泡脚。

冬至养生有诀窍

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地阳气开始生发渐强,在“一阳始生”的寒冷时刻,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春提醒,保护好阳气与肾精。冬至养生,要“藏”阳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膏方调治,补肾效果更全面

膏方调补肾病的适应病证主要有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肾脏肿瘤术后,凡病情稳定,检测指标正常或稳定,尚需服中药调治者;常有小便频数,甚则失禁,经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属肾虚膀胱失约者;无明显器质性疾病,常觉体力不支,不能胜任工作,表现为亚健康状态者;有明显的肾虚证候,如腰膝酸软、头昏目眩、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月经不调、早衰、畏寒怕冷、脱发或须发早白者;儿童生长发育不良,有遗尿者;部分中老年人虽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为强健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也可用膏方平补调理。

心血管疾病人群须当心

冬至过后,又将进入一年中心梗的高发季,虽然最近气候比较温暖,但一旦大幅降温,对于本身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必将是一场考验。对此,我市中医专家提醒,一年中,急性心梗的发病高峰主要是两个季节,一个是气温特别高的时节,另一个则是冬至后寒冷降临时。

眼下,急性心梗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一类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类是高血压患者,第三类是明确的冠心病、卒中患者,第四类则是潜在人群,比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之所以气温变化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人体的调节机制比较差,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比较低,就会诱发疾病的发作。

三类人群不宜多喝鸡汤

进入冬至,丹阳人素来有“一九一只鸡”的风俗。就是从冬至算起,每进“一九”喝一次鸡汤。而中医治未病专家提醒,老母鸡汤虽然有补益功效,但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喝,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补身不成反伤身。一般来说,脾胃虚弱、痰湿和湿热体质的人群都不宜喝老母鸡汤进补。老母鸡汤属于比较厚腻的滋补食疗汤品,脾胃运化功能较差的人不但不能充分吸收其中的有益物质,反而会给脾胃带来负担。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