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故障频发,买家质疑是“事故车”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付先生告诉记者,他通过丹北镇的航佳汽车店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可开了没两天,车辆就频频发生故障。而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他将车辆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后,得知这可能是一辆事故车。

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我为了出行方便才买了一辆二手车,没想到反而给自己添了许多麻烦。”近日,市民付先生告诉记者,他通过丹北镇的航佳汽车店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可开了没两天,车辆就频频发生故障。而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他将车辆送到检测机构检测后,得知这可能是一辆事故车。

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7月,他在卖家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辆二手福特汽车,刚好自己有购车需求,便咨询了卖家。“卖家告诉我这辆车并不在他的店里,如果我要购买,他可以代我去查看车况。”付先生说,购买前,他和卖家反复强调,一定要确认这辆二手车的车况没问题。而卖家在看过车辆后,明确表示这辆二手车并非事故车,只是车辆的漆面存在部分瑕疵。为求安心,付先生又与卖家协商,要求在合同内补充该车辆无大事故、无水泡、无火烧的条款。卖家同意后,付先生便放心地与其签订了一份旧机动车转让合同。

拿到二手车后,付先生花了7000多元,对车辆进行重新喷漆、更换内饰等,车子焕然一新。然而,付先生开了没两天,车辆就出现了故障。“先是出现了漏水问题,其次是方向盘转动有异响,就连空调也不能正常运转。”付先生说,他随即找到卖家,反映了这些问题,卖家则表示会对车辆进行检查,并帮其维修好,“这一修就修了两个月,直到9月份我才再次拿到车。”

然而,经过维修的车辆仍是问题不断。“我有一次驾驶时,车子抖动得厉害,还发出很大的噪声,送去检查后发现是发动机脱缸了。”付先生告诉记者,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将车辆送去维修,“从7月份购车到现在已经有5个月的时间了,这辆车几乎是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车辆有问题。”因此,付先生联系了二手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自己的车辆进行了检测,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在付先生提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上,记者看到,检测结果显示车辆水箱框架、气囊、机盖,以及左前、右前加强梁等均进行过更换,并非原件,该车为结构件损伤类车辆。“这说明该车曾出过事故,卖家却告诉我这并非事故车,这不是明显的欺骗行为吗?”付先生告诉记者,他再次找到卖家,向对方出示了检测报告,并表明自己想要退车退款,“我和卖家商量将车退给他,他退我23000元的购车款,虽然买车之后我为这辆车也花了不少钱,但我不想计较了,只想尽快了结此事。”然而卖家并不同意,导致此事迟迟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记者联系了航佳汽车店,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由于付先生的这辆车并非是在他们店购买的,所以他们也只能以中间人的身份帮付先生协商处理。“在付先生出具了检测报告后,我们也将车辆送去检查,发现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这份检测报告并不能证明该车发生过大事故,所以并没有违反合同规定,“这毕竟是一辆使用了近10年的二手车,更换过配件是很正常的事。”不过,该工作人员称,考虑到付先生确实花费了大量时间来维修汽车,所以付先生可将该车留在店里,按照23000元的价格进行寄卖,等车辆卖出后,他们将钱款交给付先生。

对于卖家的说法,付先生并不认同。“卖家在合同上写的是无大事故,而大事故的标准是什么却未详细注明,这是在玩‘文字游戏’。”付先生说道,同时,他对于卖家提出可以将车辆寄卖的解决方案也并不满意,认为寄卖车辆只是卖家的托词,“如果卖家几年都未将车辆卖出,那我的购车款岂不是一直都拿不回来?”买车本为方便,结果却如此闹心,付先生表示,接下来他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付先生的遭遇也提醒想要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在进行二手车交易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车辆买卖合同,在合同上对车辆的整体状况进行明确约定,尤其对于“事故车”的标准界定不能太过宽泛。同时,买家应选择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购买车辆,在购买前,可以请专业的二手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专业评估,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