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丹阳的渊源故事

核心提示: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活动身影遍布全国,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丹阳,也曾留下伟人的足迹。丹阳与孙中山先生有着许多渊源故事。

蒋国清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革命活动身影遍布全国,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丹阳,也曾留下伟人的足迹。丹阳与孙中山先生有着许多渊源故事。

追源溯根

远祖陵墓在丹阳

丹阳,作为孙权家族开创东吴帝业的皇基之地,在《三国演义》中被孙策深情地称为“曲阿故土”。位于司徒镇大坟村北的高陵是东吴大帝孙权之父武烈帝孙坚的陵墓。

据考证,富春孙氏宗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令人瞩目的是孙中山家族一支,其世系也源出富春孙氏。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发现孙中山家谱,封面即题为《富春孙氏宗谱》。早在1942年,广东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曾写有《国父家世源流考》,书中说孙中山先祖孙誗,晚唐僖宗时以军功封东平侯,自赣迁闽,又由闽入粤。具体迁徙路线是这样的,即江西宁都迁福建长汀河田,再迁广东紫金县忠坝(永安县上镇),再迁广东增城,再迁广东中山县(原香山县)涌口门村,最后迁到翠亨村。而孙誗以上的世系,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耽,字玄志,汉阳太守。二子:钟、旃。钟,吴先主权即其裔也。旃字子之,太原太守。二子: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生倰,字仲觚,太官令……”倰以下世系是:道恭-顗-煇-纬-周-敬仁-蔚-伯礼-孝敏-仲将-希庄-嘉之-遹-会-先公乂-瑝-拙-誗。再据陆允昌先生编撰的《中国孙氏世系源流》一书,孙炎无子,以坚子匡为后,匡生倰。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祖孙誗名义上为富春孙氏孙旃(孙钟之弟)之后。而实际上孙旃的儿子孙炎无后,孙权的四弟孙匡被过继给了孙炎。孙中山应为孙权弟孙匡的后人,武烈帝孙坚应是孙中山家族名符其实的“老祖宗”。

因此,从某种意义讲,丹阳也可称为孙中山先生的“先祖故土”和“祖坟所在地”。

风云际会

丹阳火车站接见林立山

林立山,名懿均,字立山,后松卜村人(今属延陵镇),生于1881年。1905年,林立山被选送为官费留日学生到东京弘文馆师范科学习。在日本,他联络有识之士创立体育会,并积极从事以推翻满清政府为目的的革命活动。

当时,中国同盟会初创,孙中山抵达日本时获悉体育会人才荟萃,均属革命分子,便通过多种途径设法与林立山取得联系,切谋合作。孙中山对林立山鼓励慰勉,赞赏不已,并动员吸收他及体育会成员集体加入了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与他一起加入同盟会的丹阳同乡还有韩笔海、胡小沧等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爆发辛亥革命,各省先后响应。丹阳光复后,林立山奉檄担任丹阳军政分府司令。

慧眼识英

任命马相伯为南京首任市长

1911年武昌起义后,马相伯随江浙联军总司令部来到南京,后任南京府尹、江苏都督外交司长。

据《南京掌故丛书之五》记载,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设市,是在1912年。当时,改江宁府为南京府,设南京市,并任命马相伯为首任南京市市长。

在纪念黄花岗烈士大会上,马相伯应孙中山之邀作演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就是我们在座诸位的同胞,尤其是诸位革命军人的一面镜子,请大家对着这面镜子,看一看你们的原形,是不是真正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大多数同胞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而来革命,是不是为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大多数同胞幸福与生命而革命?反过来说是不是为了都督、总司令或大富大贵而来革命?诸位试将腔子里一些东西拿出来照一照,是不是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地方?”这次演讲对稳定当时南京的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雪中送炭

感念吕凤子家族帮助同盟会

吕凤子的父亲早年在上海开办德本堂钱庄,为人乐善好义。孙中山初创同盟会时期,正处经济窘迫境地,曾得到来自吕凤子父亲开办的德本堂钱庄的热心捐助。民国元年(1912年),总统府秘书室发来一份电报,由当时的丹阳县政府转交给吕凤子,内容是约吕凤子先生到上海去一趟。

吕凤子到了上海后,随即受到热情接待。接待人说:“七八年前同盟会曾收到一笔数字不小的捐款,捐款的人没有说姓名,这笔钱帮助中山先生摆脱了当时的困境,中山先生老记着这件事。现在我们打听到钱是从你父亲开办的德本堂钱庄汇出的,也知道你父亲已过世,中山先生要当面同你谈一次话,将安排适合你的工作。”

次日,孙中山询问了吕凤子父亲及家庭的有关情况,并一再表示谢意。“我安排你在政府中任职,不知意下如何?”孙中山想以此报吕凤子父亲的慷慨赠款之恩。“多谢孙先生盛情,我乃一介书生,志向不在官场。所办正则学校才初具规模,一时难以脱开。”吕凤子笑着婉却。“吕先生笃志办学,精神可嘉。救国之道,也离不开教育,这乃是长远之计。我亦不勉强你了。今后有什么事可找我。”孙中山说。

后世纪念

英名永留城市建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全国各地纷纷在城市建设中以“中山”为道路、公园、学校项目等命名。丹阳也积极加入缅怀之列,先后以“中山”命名了多处道路、桥梁、建筑物等。其中,中山路为城区东西向主干道,始建于民国31年(1942年),日伪将之命名带有殖民色彩的新亚路。抗战胜利后,将新亚路改名为中山路。陵口大运河中山桥,横跨京杭大运河,桥名一直沿用至今。陵口中山路,即陵口镇连接中山桥的南北向主街道。此外,丹阳还曾有中山大楼、中山宾馆、中山商场等多处以“中山”命名的建筑物。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