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晓玲)不用电、不用火、不用加热,只需要一杯凉水,10多分钟就可以有一锅香飘四溢的小火锅,抑或一碗热腾腾的米饭,这就是时下很火的自热食品。因使用方便快捷,颇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不过,自热食品在为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因使用不当导致“炸锅”时有发生,可能致人受伤。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自热食品,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操作,同时还要注意使用场所。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在速食面区的货架上均能发现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自热食品的身影,但可供顾客挑选的种类不多。从外观看,自热食品的包装与方便面没有太大差别,但外面标注的“12分钟吃热饭”“15分钟自加热”的字样还是颇引人注目。
相比线下,自热食品在线上的销售明显火热得多。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自热自煮”“懒人火锅”等关键词,成百上千种自热商品页面便跳了出来,种类和口味更加丰富,自热火锅有红油类和清汤类,自热米饭有梅菜扣肉饭、红烧牛肉饭、煲仔饭等口味,还有各种麻辣、鲜香的自热米线、自热拉面等,价格根据品牌与配料的不同,从七八元到三四十元不等。
相比传统较为单一的方便食品,自热食品满足了消费者既想省时省力,又想吃得丰富的需求。正在读大学的小宋是自热火锅的忠实“粉丝”,宿舍里常备不同口味的自热火锅,她告诉记者,因为学校禁止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自热火锅无疑满足了她不想出门却想吃火锅的需求,而且操作也十分方便,忙的时候也能随时拿来充饥。“我觉得自热火锅还挺好吃的,虽然价格比方便面贵,所以平时我都会在有优惠活动时囤上一些。”小宋笑着说道。
自热食品方便快捷,能满足消费者“一人食”、外出旅游等多种消费需求,但看似便利的背后,潜藏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类似自热食品自加热过程中致玻璃桌炸裂、高温蒸汽烫伤人等新闻常见诸媒体,令人咋舌。
对此,业内人士介绍,自热食品是通过产品配备的发热包释放热量对食物进行加热,现在市面上的自热食品发热包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石灰,遇水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热能,但水温一般只能达到60℃~80℃;第二种是铁、铝、镁、炭粉和盐,遇水后发生原电池反应,铁、铝、镁粉作为电池负极,炭粉作为电池正极,盐溶于水后充当电解质溶液,空气参与反应释放出大量热量加热物体,升温可达150℃,蒸汽温度可达200℃;第三种则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加入石灰粉末,这种加热反应会更剧烈,且产生大量气体。
“较为安全的是第一种发热包,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自热火锅品种繁多、鱼龙混杂,市民购买和使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该业内人士提醒,如自热食品的发热包有破损,遇水瞬间释放大量热量,餐盒迅速膨胀变形,或者餐盒出气口不慎被堵,就可能造成烫伤或出现自爆等情况。
作为在网络上爆红的新产品,自热食品已经走入不少家庭,但其潜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那么,市民在食用自热食品时该注意些什么呢?
对此,该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选购自热食品时,要注意观察外包装上是否有QS标志,自热火锅的塑料包装是否使用的是PP5材质。食用前要检查自热食品的加热包包装袋是否破损,如果破损就不要再食用,同时还要检查餐盒出气孔是否处于被堵塞状态。使用自热食品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正确使用发热包,发热包上只能加冷水,不能加热水,加热水可能会导致水剧烈沸腾,引发危险;在加热过程中自热食品包装底部温度极高,不能直接放在玻璃茶几、桌面上,最好在桌面上加一层隔热垫,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记。使用后的自热方便火锅垃圾应避免大量堆积或与水直接接触,发热包应当按有害垃圾分类处置。此外,使用自热食品时还要注意场所,不能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环境中使用,更不能放入微波炉、烤箱等电器内加热。同时,因生石灰属于航空危险品,乘坐飞机时严禁携带,所以大多数含有生石灰的自热类食品,是不能携带上飞机或者托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