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素清老人带着女儿和重外孙向消防员赠送感谢信和锦旗致谢。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真是多亏了你们,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给你们鞠躬了……”昨日上午,88岁的老人杨素清和女儿徐惠美抱着不满2周岁的重外孙“小平安”来到了云阳消防救援站。杨素清老人腿脚有疾,但她仍坚持拄着拐杖来向消防员致谢。“我知道这不是你们的工作,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几位消防员打断了老人的话,郑重地对她说:“老人家,老百姓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帮你们解决困难是我们的责任!”
“家里失火了?”“对对对,失火了……”12月1日早上6时许,家住海会新村小区的杨素清老人拨通了“119”报警电话,“当天早上,孩子高烧不退,一度出现了抽搐、休克的情况。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求救电话就是‘119’。”电话中,慌乱中的老人语无伦次地应答着,只盼着能有人来帮帮她,救救孩子。
杨素清老人告诉记者,事发前一天,她60多岁的女儿徐惠美带着重外孙来看望她。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孩子竟然发起了高烧,并且情况十分危急。在杨素清老人打完求救电话后,她们很快就听到楼下传来了消防车的警笛声。徐惠美用被子将孩子包裹严实后,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着停在小区门口的消防车跑去。
得知实情后,出警的几名消防员没有多想,他们从徐惠美手中接过孩子,驾驶着消防车一路疾驰,第一时间将徐惠美和孩子送到了市云阳人民医院。在把孩子交给医护人员后,几名消防员才离开。
经抢救,孩子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高烧39.8℃了。医生说,幸亏送医及时,如果再晚十几分钟,后果难以预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杨素清老人和女儿徐惠美的身体不由得颤抖起来。
来自云阳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赵伟潮是当天出警的消防员之一。“当天早上,我和盛峰、陈谦、薛磊几名队员一起出警,将消防车停在了小区大门口,并向门卫室值班人员询问哪里有火情,但值班人员却称小区里没有发生火灾。”赵伟潮说,“没过一会儿,一位居民抱着一个孩子来到了我们跟前,希望我们帮帮她。考虑到情况危急,再通知救护车的话会耽误时间,于是,我们决定直接开着消防车将孩子送医。”赵伟潮告诉记者,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负责驾驶车辆的队员顾不得等所有队员都上车,就把车开走了。
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12月10日,“小平安”总算是平安出院了,而杨素清和女儿徐惠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孩子去向消防员道谢。为此,她们不仅定制了锦旗,还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消防员的感激之情。杨素清老人说,她对消防员有特殊的情感,“有一回,我晚上出门散步后回到家,发现家中门锁坏了,我被反锁在了屋外。从邻居那里借来手机后,我直接想到的也是拨打‘119’电话。消防员很快就来到了我家楼下,他们登上梯子,从阳台进入了我家,为我开了门。”目睹整个过程的杨素清老人由此对消防员产生了极大的信任感,“孩子高烧抽搐那会儿,除了‘119’和消防员,我想不到其他任何人、任何电话号码。”杨素清老人说,她虽然是独居老人,但消防员就在她家小区对面,这些小伙子都是好样的,“有他们在,我很安心。”
编后:
重外孙突发高烧,出现抽搐、休克,情况危急,处于慌乱之中的杨素清老人下意识地拨打了消防救援电话,使孩子得以及时就医。消防救援人员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值得我们为他们点赞。不过,119火警电话并非“万能热线”,虽然消防救援人员值得群众信任。毕竟,消防的人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事无巨细,一有困难就拨打119求助,那么一旦遇上“救火+救命”的情况,就很可能因此而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笔者认为,为避免非紧急救助警情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亟须对消防救援部门所承担的社会救助职能作出更加清晰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救助所衍生的类型越来越多,群众面临什么情况可以求助119,目前暂无条文可参考。各地有必要依据消防法,从地方立法上作出进一步规范,细化消防救援部门的社会救助职能;也可考虑设置专门的社会机构或公益组织,建立相关法规制度,让社会救助朝着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宣传,使群众更加清楚消防救援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使消防力量得到更合理的使用。此外,还应对谎报警情、拨打骚扰电话等恶意挤占公共应急资源的行为加以严惩,增加违法成本。无论是110、119还是120急救电话,都是事关生命安全的大事,任何人都轻视不得。尊重和敬畏119,不让119火警电话成“万能热线”,需要从我们每一名市民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