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松劲 防“艾”在行动

核心提示: 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提高防范感染艾滋病的意识,传播防艾相关知识,我市相关单位深入学校、社区举办了防艾现场公益宣传活动。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强高危重点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极大地促进艾滋病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图为丹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昨在云阳学校举行抗艾宣传活动现场。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曾祥荣 眭志祥)今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共建共治共享,为实现防治目标、终结艾滋病而努力。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提高防范感染艾滋病的意识,传播防艾相关知识,我市相关单位深入学校、社区举办了防艾现场公益宣传活动。在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强高危重点人群的干预策略和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极大地促进艾滋病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

艾滋病疫情保持低流行水平

记者从防范感染艾滋病活动中获悉,今年我市艾滋病疫情仍处于低流行水平。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综合干预措施,加大检测力度,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风险。我市疾控中心、艾防办和各卫生健康单位20多年来每年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系列宣传活动。

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主动帮助强制戒毒人员提高知艾防艾意识,对吸毒人员家属开展普法和防艾精准宣传。防艾宣传的开展,让广大群众对艾滋病防治有了科学、正确和更深的认识,增强了艾滋病防治意识,也促使大众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当好艾滋病防治的传播者、实践者和促进者。我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从1981年美国洛杉矶报道全球首例艾滋病至今,人类与艾滋病的斗争已持续了40年整,联合国各会员国今年6月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一致承诺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

艾滋病可防可控吗?

我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HIV)入侵人体后,通过病毒的包膜蛋白识别人体内表达CD4分子的免疫细胞,只有表达这种CD4分子的细胞才能够被HIV感染。

不过,HIV要想感染CD4细胞,尚需要借助于其他细胞表达的分子帮助,称之为辅助受体。CCR5分子便是帮助HIV感染人体细胞的辅助受体之一。如果CCR5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不能产生完整的CCR5分子,HIV便无法通过这个辅助受体入侵人体细胞,带有这种CCR5基因突变的人便对HIV天然免疫。目前唯一治愈HIV感染的柏林病人,便是因为移植了CCR5基因突变的骨髓干细胞。但通过移植CCR5基因突变的骨髓不一定就能治愈HIV感染。因为,除了CCR5分子,HIV还可以借助于其他的分子(比如CXCR4)进入人体细胞。因此,CCR5基因突变的人体仅对R5毒株有免疫力,不能预防X4毒株的感染。

专家提醒,目前公认的HIV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是预防HIV性传播的非常重要手段。不发生婚外性行为,不仅仅是构建和睦家庭的重要准则,也是预防HIV传播最为重要的保障。假如夫妻双方中有一人是HIV感染者,HIV感染的女性,通过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可以有效阻止HIV母婴传播。一旦发现HIV意外暴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服用HIV阻断药。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认为超过72小时药物预防HIV传播的价值便非常有限。用药疗程为连续服用28天。

服“紧急避艾药”即可预防艾滋?

有了“紧急避艾药”,艾滋不用怕了?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张东军主任医师说,普通大众对暴露后预防知识仍缺乏了解。如果有高危行为后,暴露后的预防很重要,最好在24小时之内实施,一旦超过72小时,那么暴露后干预的意义就不大了。发生高危行为后,当事双方尽可能最短时间内进行预防性用药,可以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毒的感染风险。有了预防性药物,那是不是艾滋不可怕了?

对此,张东军主任认为,千万别这么想,安全性行为是对身体最大的保护,虽说现在可以有药物进行预防,但预防性药物也是有副作用的。对于普通大众,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方式就是要坚持洁身自爱,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在日常生活里,不借用和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应立即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措施。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