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外卖送餐超时,你会如何对待?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我市某论坛上一则关于顾客与外卖小哥聊天记录的帖子引发热议。事情的起因是外卖订单超时,双方就此产生了纠纷,通过平台聊天软件争执了起来。

本报记者 高静 帅莹

前段时间,我市某论坛上一则关于顾客与外卖小哥聊天记录的帖子引发热议。事情的起因是外卖订单超时,双方就此产生了纠纷,通过平台聊天软件争执了起来。针对此事,有的网友表示应当“互相理解”;还有网友则觉得,“超时还这么拽,应当投诉”。

如今,外卖已经渗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餐点到日用品,再到药品,不少人调侃说外卖小哥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救星”。不过,关于外卖超时引发的纠纷也并不少见。

市民蒋女士告诉记者,她曾经点过一份外卖,超时了近一个小时,而外卖小哥给出的超时理由竟是天气原因,“当天确实雨下得有些大,但延迟了近一个小时让人难以接受,外卖都已经凉透了,一点食欲都没了。”考虑到外卖小哥的不容易,蒋女士还是没有太过计较,仍然给了外卖小哥“好评”,“其实,我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的,因为虽然是下大雨,但延迟的时间太长了。”

在这以后,每次遇到天气恶劣的情况,蒋女士在外卖平台上下单时,都会选择“准时保”,“万一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好歹还能向平台申请赔付,毕竟我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市民赵先生则认为,除了一些诸如恶劣天气的特殊情况外,很多时候外卖小哥送单超时是因为平台推送了太多的订单。“这样确实可以实现外卖小哥的利益最大化,但很容易导致外卖超时。”赵先生表示,外卖小哥确实很辛苦,但作为消费者,也有享受外卖准点到达的权利,“就拿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午休时间为中午12点至下午1点半,有一次我午餐点了外卖,平台显示11点50分可以送达,但是一直到12点半才送到。除去吃饭的时间,中午基本就没有时间午睡了,这会影响我下午的工作效率。”赵先生表示,现在大家都说要相互体谅,不要轻易给外卖小哥差评,但这明显有些“道德绑架”的感觉,“外卖小哥的时间是时间,难道消费者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了吗?”

“是否需要给差评,要看导致外卖超时的具体原因。”在市民黄女士看来,如果超时是因为店家出餐慢、堵车、天气恶劣等,那么消费者可以适当宽容一些。“我觉得,如果外卖小哥觉得外卖会超时,可以通过平台先向消费者说明,双方形成一种良性的沟通,或许可以减少很多纠纷。”黄女士表示,“论坛上的帖子我看到了,双方的说话态度都有些针锋相对,一来一往才会争执起来。我想,如果换种沟通方式,可能结果会好很多。”同时,黄女士建议外卖平台,可以根据天气、交通等情况进行适当预判调整,合理安排配送;如果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遇到突发情况,也应当设置提醒功能,让顾客第一时间了解外卖是否存在延时送达的情况,“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样才能缓解顾客的焦虑。”

其实,就外卖超时的问题,其中包含着多组矛盾,处于动态博弈的状态。采访中,大部分市民都表示,在好好沟通的前提下,可以互相理解。

“外卖员其实就是服务者的角色,那需要的就是好好地服务消费者;而作为消费者,需要做的就是有素质地与服务者沟通。秉持着这样的观念,或许可以化解大部分送单超时纠纷。”一位市民如是说。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