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六旬老人耿生根今年做了两次手术,借了不少钱,得知这一情况后,公益组织为老人发起了募捐活动,老人的女儿写了感谢信并表示今后也会伸出爱心之手——
善心在循环,爱心在传递
图为耿生根女儿(右二)将感谢信交到爱心人士手中。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我要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今后,我会把爱在飘扬公益组织的美德传承下去,向有需要的人伸出爱心之手,爱心你我他,真情靠大家!”11月10日,在丹北镇六旬老人耿生根家中,老人的女儿耿佳好流着泪,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送来爱心捐款的几位爱心人士手中。
“耿生根老人之前参加过我们组织的公益活动,比如对丹北镇留守儿童的慰问活动。”我市爱在飘扬公益活动中心的义工祝敏告诉记者,老人的侄女也是该公益组织的一名义工,她是从老人侄女那里得知了老人患病的情况。今年年初,耿生根老人开始出现了胃痛的情况,但他和家人并未在意。5月初,老人在上海被查出了肠梗阻,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病情在不断恶化中。老人随后进行了手术和后续的化疗。然而,仅仅过了四个月,老人又被查出了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再次接受了胆囊切除手术。两次手术,除去医保报销部分外,耿家人一共花了近40万元。
“对于耿生根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一下子拿出40万元太难了。为此,他们向亲友借了不少钱。”祝敏说,“我在听说这一情况后,便在我们丹北镇的义工群里说了这件事,希望大家可以献爱心,帮助老人一家度过这个坎。”让祝敏没想到的是,募捐活动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义工们踊跃捐款,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为老人筹到了3万余元的爱心善款。
然而,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祝敏告诉记者,在发起募捐时,耿生根老人并不知情。当她联系老人,表示要去送善款时,她怎么也没想到,竟被老人拒绝了。
“在电话里,老人一再强调,他们家的困难,他们自己可以想办法。这些善款应该送到比他更需要的人手里。”祝敏和义工们都被老人的话感动了,“耿生根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在参加公益活动的时候,他总是尽心尽力埋头做事,很少说话。”祝敏说,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么多义工为他捐款,“在募捐活动结束后,还有不少人联系我,向我抱怨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他们也要捐款。”
经过多次沟通后,耿家人最终接受了义工们的这份善意。11月10日,在耿生根老人家中,义工们避开了老人,将善款交给了耿生根的女儿。“老人的女儿当场就落泪了,我们几位义工也被她的情绪感染红了眼眶。”祝敏说,“老人的女儿将一封打印出来的感谢信交给我们。”在这封感谢信中,老人的女儿除了表达谢意外,还表示今后将传递这份爱心。不久后,祝敏接到了耿生根老人的电话。在电话中,老人表示,他的身体也许不能支持他再为公益事业做些什么了,但他的女儿今后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这些年,我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主动参加公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祝敏说,“在我们这座小城,一些爱心慈善组织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很多人一有时间就会去参加义工活动,一些人即便没有时间,也会经常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祝敏觉得,这座小城充满了爱心,“就像耿生根老人,他帮助了别人,现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而他的女儿因为收到了善果,所以会积极地种善因,这是善心的一种循环,是爱的传递。正是这份爱的传递,汇集成了强大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城市充满了真善美,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