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余春培向记者展示自制的“红色”画报和展板。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通讯员 眭建芳
11月11日,工作日,孩子们也都上学去了,开发区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里显得有些冷清。77岁的老校长余春培,一个人在调整着活动室外几块“红色展板”的位置。其中一块展板很是引人注目,上面写着:庆祝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成立10周年。
这个校外辅导站,其实不止10年的历史。余春培告诉记者,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前身是毛家社区辅导站,而毛家社区辅导站是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王良弼老人创办的书画辅导班发展而来,“这样算起来,辅导站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
这些年来,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一直开展着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和兴趣班,但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唱歌、手工,辅导站的最终目的都是立德树人。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的情感,这是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特色。“以前,校外的辅导班大多是学科类的补习班和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被取缔之后,舞蹈、乐器、跆拳道这类兴趣班成了主流。我们辅导站这么多年来最重视的是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和爱国情感,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余春培说。
在毛家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里,志愿服务者大多是退休老教师,他们放弃了悠闲的晚年生活,发挥余热投入到下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乐此不疲。“最初的时候,我们辅导站里可以说是空空如也。”在活动室里,余春培一边扶起一块倒在墙边的大展板,一边对记者说,“你看这块展板,大约有10年时间了,这应该是我们当时从拆迁户家门口的废品堆里捡来的。虽然上面的作品换了又换,可这块展板一直在使用着。”余春培说,当时,为了展出书画作品,老教师们在创作书画之余,经常会去废品收购站淘一些物件,被丢弃的门板、床板、拆迁户家中墙上的三合板,还有一些泡沫板、不锈钢板,都被他们用来做展板。此外,一些需要展出的史料、政策文件,也都是老教师们从各种报纸、书刊上剪下来,贴在亲自手绘的精美纸张上。
辅导站,就是在“废物利用”与“动手创作”的基础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在老教师们的努力下,党史国史展览室、抗日战争史和烈士展览室、王良弼名师工作室、“五老”书画作品展览室、学习雷锋展览室等一系列活动室从无到有,展出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
10年来,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主题,老教师们创作了2000余幅书画作品,每年开展30多次各类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获得的市级、省级荣誉数不胜数。他们如老黄牛般勤勤恳恳,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
可是,老教师们对辅导站的未来却忧心忡忡。“你看这幅描绘中共一大会议的书画作品,作者已经去世了,那边墙上书法作品的作者也去世了……”余春培说,“我们辅导站原先有20多位老人,现在只有15人了。虽然学校、社区都在鼓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以及在书画上有造诣的老人加入我们辅导站的队伍,但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人想加入,却做不来这份工作,有人有能力来教,却由于身体原因来不了,还有人更愿意安享晚年,这也是人之常情。”
余春培觉得,这个辅导站虽小,但意义重大,他和辅导站的老教师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接班人”,将红色主题教育长长久久地开展下去,让更多的孩子童心向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