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与丹阳旅沪同乡会

核心提示: 1939年11月4日,百岁老人马相伯在越南谅山逝世。马相伯家乡的丹阳人民,对马老的逝世表达了无限哀思。

图为丹阳旅沪同乡会会员证

王铁牛 杨旭强

1939年11月4日,百岁老人马相伯在越南谅山逝世。马相伯家乡的丹阳人民,对马老的逝世表达了无限哀思。特别是在上海的丹阳旅沪同乡会建议,在上海京江公所开拓鲁班路义冢,留出空地建造马相伯纪念堂,后因租界沦陷而中止。

自明代开始,中国城市里出现以会馆(亦称公所)为形式的城市同乡组织。这种传统的城市同乡组织几百年保持不变,之后到清代已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直到清末民国初,随着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现代性的同乡会逐渐发展起来。

丹阳旅沪同乡会是从1905年由旅居上海的丹阳绅商发起建立组织起来的。丹阳邑人刘嘉锦,为人正直,谦和敦厚,恪守信诺,热情待人,他在上海创建丹阳旅沪同乡会并担任首任会长。1919年3月,虞洽卿领头发起组织上海商业公团联合会时,丹阳旅沪同乡会就是11个各籍同乡会之一。

丹阳旅沪同乡会的组织模式为董事会制,所有董事由民主选举产生,事务由董事会共同主持。其间,马相伯被聘为会董,后被选举为会长。

丹阳旅沪同乡会由在沪的丹阳绅商组成,为全体在沪丹阳同乡服务,有较为严密的组织制度。同乡会的办会宗旨是“敦睦乡谊、谋同乡之福利”,并以此来加强同乡的地域观念、同乡意识,增强同乡间的联系和团结。同乡会的事项有:1.关于同乡职业调查及统计事项;2.关于同乡子女教育及社会教育事项;3.关于同乡救助事项;4.关于改进同乡习俗事项;5.关于提倡学术增进知识事项;6.关于同乡排难解纷事项;7.关于同乡之职业介绍事项;8.关于促进本乡建设事项;9.其他关于同乡之福利事项。归结起来,同乡会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保护同乡的利益;二是提高同乡的素质;三是促进旅沪同乡和故乡经济的发展。

马相伯成为会董后,对丹阳家乡的地方公益事业更加热心。

清光绪《丹阳县志续志》第二卷“水利”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时任已列入听候依法选用官职并担任上海复旦公学校长的马相伯来练湖勘察,提议“将丹阳已淤练湖开作河道、圩田,以兴实业而资学务。”同时,马相伯还招商集股,筹备成立练湖淤滩公司,计划将练湖南北开河六道,东西四道,外环中贯,既可栽种桑稻,又可养鱼蟹,种菱藕,旱涝无患;堤岸上再种上果木。这样既有收益,又使环湖风景大有改观,使废湖造福于百姓。不料此议一出,社会舆论大哗,墨守成规者纷纷反对,批评妨碍水利者有之,指责假公济私者有之。次年二月由皇帝传旨,认定马相伯“将练湖筑圩以兴蚕业”之议,“于民田水利大有关碍,实属误计”,终将所禀原案撤销,开发练湖一事就此搁浅。但改造和建设练湖之事,一直牵挂着马相伯的心。马相伯曾对去看望他的家乡人说:“家乡的练湖不治理好,吾心不安。”直到晚年,家乡丹阳和练湖景象常常在马相伯脑海中浮现。马相伯回想起当年开垦练湖未果之事,不胜感慨:“在民元时期,姜证禅(也称姜胎石,丹阳人,曾先后任丹阳、兴化、安吉、绍兴等县县长)请我回丹阳商谈地方建设,我就提出开浚练湖的建议,可是当时又遭到沿湖农民反对,而没有付诸实施,实在是件遗憾的事。”

1914年,丹阳、丹徒两县遭受旱灾。时任北京总统府高等顾问的马相伯闻讯后,立即召集旅京同乡会成员商议,决定一边把家乡灾情报给大总统袁世凯,一边寻求解决之方。在马相伯的努力下,袁世凯批令:“交筹办江皖灾赈各员并案办理。”

12月23日,马相伯又心急如焚地致信盛宣怀,请求盛宣怀给予解决:“良已函致许久翁,请其迅予拨款。惟是江皖范围甚广,诚恐杯水车薪,不敷救济。左右在抱,且两邑众庶夙荷生成至今感祷。此次倘邀格外矜全俯赐,设法俾数十万生灵皆沾厚惠,不独身受者衔结已也,良以谊关桑梓用,敢代为请命。”

马相伯见筹集的赈灾款远不能解决灾区人民的实际困难,又于12月31日致函盛宣怀,再次要求盛宣怀设法解决:“惟两邑灾区甚广,丹阳尤形窘迫,仍肯大德栽培继续设法无厌之求。”殷殷乡情,跃然纸上。在马相伯等人的关心下,家乡丹阳人民顺利地度过了这次旱灾。

马相伯在保护同乡利益方面,主要是帮助同乡之工商业者协调债务纠纷案件和同乡难民救济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在上海除了组织江苏国难会等团体外,还担任丹阳旅沪同乡会会长,不仅发展建立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中)五邑旅沪同乡会,还领导乡亲们支援将士们的抗战工作。上海“一·二八事变”期间,马相伯又组织丹阳旅沪同乡会,决定由丹阳同乡会副会长刘哲民,义务护送遭受战争创伤的丹阳籍寓沪难民从内河乘船途经战线,历数昼夜艰险,安全返回家乡。

1936年,97岁的马相伯听到丹阳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停顿,慨然将自己在沪的“乐善堂”藏书8700多册,交给丹阳旅沪同乡会,转赠丹阳县图书馆。同乡会常委董肖蓦、韩景琦函请丹阳教育局长秦蔓园到沪商讨交付事宜。家乡丹阳十分重视马相伯这批宝贵的赠书,地方官绅和旅沪同乡会商定,决定将原有丹阳图书馆扩建为“丹阳相伯图书馆”,以表示对马相伯先生的纪念。

1936年6月17日,丹阳相伯图书馆第一次理事会议在上海举行,推选姜可生为理事长。秦蔓园、董肖蓦、韩景琦、刘哲民为常务理事。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审计院、检察院院长于右任、北平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复函充任名誉理事。

1937年5月下旬,丹阳旅沪同乡会祝寿代表团进京参加马相伯会长的98岁寿辰庆典,提倡“各界人士与相老有雅故者,以参加祝寿精神而来赞助相伯图书馆。

马相伯捐赠的图书有二十余箱,存放在刘哲民丹阳家中后园建有的防空壕内,逃过了日寇敌机轰炸丹阳城区时一劫。但是,却没能逃过日伪分子的阴谋诡计,连同刘哲民家其他图籍、房屋一并被焚毁。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丹阳旅沪同乡会本着“国难人民自救建议”的精神,加入“上海市各旅沪同乡团体联合办事处”。丹阳旅沪同乡会总会设在上海市愚园路608弄38号,同时投入支援军队作战和办理战区救济及救护工作。在上海福建路112弄9号设立遣送同乡回籍、劝募遣送经费委员会办事处,总计抢救同乡两万多人,分批遣送回籍。

1939年3月,上海复旦同学会发起规模颇大的庆祝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百岁生辰,丹阳旅沪同乡会到会者近千人。餐后,与会者各得纪念瓷器一套,另加五县同乡会制纪念碗一只。

1939年6月18日,上海《新闻报》第25版登载有二副寿联。一副是丹阳旅沪同乡会贺马相伯百岁寿联:乐育英才,桃李称盛;尊礼耆德,桑梓宜先。全联多用重言技巧,四个植物字的对仗也很有特色。此联的特点是用“桑梓宜先”突出了同乡会的切入点。而“桑梓”与“桃李”在对仗方面也很工整。一副是丹阳旅沪同乡会常务理事韩景琦贺马相伯百岁寿联:天下有达尊三,惟吾丈得兼,况乃文章行谊,比日月以常辉,视香山九老,商山四皓,同资表率;世间之上寿百,在常人犹罕,最难德业事功,并华嵩而不朽,合麟阁群英,凤池诸彦,共立门墙。

据资料介绍,截至1946年,丹阳旅沪同乡会共有会员2479人。他们从事的行业虽不尽相同,但大都是从事实业的工厂主、店主、钱庄经理等。2479名会员中,裁缝、成衣店主450人;织袜厂、内衣厂、鞋帽厂厂主、染织店店主、钱庄经理246人;开铁匠铺的69人,从事百货、皮货、五金、烟糖等杂业的1364人。

马相伯先生的精神屹立百年惠泽后世,影响了丹阳家乡一代又一代人。丹阳家乡在抗战胜利后召开了追悼会,追思马相伯伟大而极不平凡的一生。追悼仪式上,邑人追谥马相伯先生为“文敏先生”,以示崇敬之意,感谢马相伯先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