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爱劳动”这里的老人乐享田园生活

核心提示: 这个长寿村的高龄老人,大多身体硬朗,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一生热爱劳动的老人们,晚年依然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荣,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生态美+爱劳动”这里的老人乐享田园生活

——探访丹阳的巴马“长寿村”

本版摄影 萧也平 本版撰文 蒋须俊

广西的巴马、江苏的如皋等长寿之乡,人们几乎耳熟能详。在丹北镇埤城水晶山体育公园附近,西丰行政村下属的白龙寺村也被誉为丹阳的“巴马”。这个长寿村的高龄老人,大多身体硬朗,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一生热爱劳动的老人们,晚年依然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为荣,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走进白龙寺村口,只见整个小村掩映在山脚下,三面是山,一面是通港公路和镇泰高速公路。村中白龙池池栏上刻有白龙寺千年古刹的历史记载。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有一个奇观,就是白龙池水冬暖夏凉,终年不涸;无论下再大的雨,池水也未曾漫出池外。如果发生干旱,白龙池水也还是那么多。白龙寺村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这个30多户百余人的小村,几乎每个家族中都有八九十岁的寿星,现在健在的80岁以上的寿星就有近20人。

“看,这对寿星姐妹正在田间劳动呢!”循着村民手指的方向望去,90岁的殷巧英和87岁的尹巧娣正在一方岗地上拔豆子。这么大年纪还下地干活?见记者不解,殷巧英说:“人老爱动,身体才越发精神。我们姐妹俩嫁入白龙寺村后,一直相互照应。现在年纪大了,田间地头干些做得动的活儿并不觉得累,相反还活动了筋骨!”

记者看到,一位老者正挥舞着一把大斧头在家门口劈柴,一招一式格外有劲。房前屋后则堆满了捆扎好的柴火。老人名叫周冬哎,今年91岁。周冬哎八十多岁的老伴告诉我们:“虽然家里有燃气灶,但我们还是喜欢烧土灶。平常,他除了劈柴,还挑粪担水浇菜,种植旱谷作物,每天一早还要骑车到埤城街上逛街。”

在村民金腊根家门口,从菜地归来的金腊根、潘冬英老夫妇笑呵呵地说,他们一个85岁,一个84岁。在村里男性中,金腊根年纪还不算最大的。

“别以为老人们年事已高没事做,他们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寿星们把自家的菜园打理得如同花园般漂亮诱人,吃着自己培育的无公害蔬菜。有的寿星在草莓等种植基地做临时工,干起活来,好多年轻人都赶不上。”陪同采访的市金葛茶业公司总经理金云庚说,在金葛茶业加工葛根茶的季节里,好些寿星每天早早起来争相前来帮忙,凭自己的劳动,增加一份收入,补贴家用。他们的生活很充实。有好多寿星还在山林中放养草鸡,任由鸡采食葛根、花草和昆虫,养的鸡几乎不用药,也不生病,这里的鸡蛋深受游客们的青睐,1块5一个的草鸡蛋,还常常买不到。

在白龙寺村,如果不向老人打听岁数,真看不出他们的实际年龄。在家门前菜地上锄草的金福根,鹤发童颜,腰板挺直,83岁的他看上去像六十多岁的年纪。他说,自己和村上老人都喜好采药,家家门前晾晒着上山采挖的野生葛根、金银花、丹参等中草药,用以泡茶饮用,有利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