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购物平台以套餐价格购买一副眼镜
商家竟因“改价错误”拒绝发货
本报记者 帅莹 高静
“在网上下单了一副眼镜,结果商家却以‘改价错误’为由拒绝给我发货。”近日,市民弓先生向记者反映,称自己前段时间在观看某购物平台直播时,以优惠套餐的价格下单了一副眼镜。可在支付货款后,商家却迟迟不发货,导致整个购物过程拖沓了半月有余。
弓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各大平台上直播购物覆盖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吸引流量,不少商品的价格也确实会比在实体店中购买更加优惠。“因为近期正好想换一副眼镜,所以我特地找了一家正在做直播的品牌眼镜店铺购买。”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弓先生看中了商家推荐的一款镜片,且因为促销活动,买镜片还能送镜框,十分划算。弓先生随即联系了店铺的客服人员,将自己需要的镜片和镜框图片发了过去,询问对方是否有货。客服人员回复称,促销活动中承诺赠送的镜框样式有限,而弓先生所选的镜框不在赠送范围内,所以需要额外支付镜框的差价才能购买。由于看中了自己所选的镜框样式,弓先生便同意客服人员改价,并支付了500多元购买这副眼镜。
本以为可以安心等待眼镜到货,但让弓先生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他便收到了该眼镜店铺的通知,对方表示由于之前客服人员改价错误,他还需要额外支付100元的差价,才能为其发货。“购买眼镜前我还特地询问了客服,因为镜框不在套餐内,所以对方已经对商品价格进行过一次修改,现在却又说价格改错了,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弓先生认为,自己已经按照对方给出的价格进行了支付,结果商家却出尔反尔,反复改价,这让他不能接受。随后,弓先生拒绝了商家提出的再次补差价的要求,“我认可因为镜框款式的不同而需要补足差价,但是不认可商家再三改价的行为。”
几天后,弓先生迟迟未能收到眼镜,打开平台一看,才知道因为差价问题未能协商好,商家竟一直拖着不给其发货。“改价错误是商家的问题,商家的失误为何要消费者来承担后果?”在和商家反复沟通无果后,弓先生将该问题反映给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调下,商家认可了改价错误属于自身的失误,并给弓先生发了货,且无需再补差价。最终,弓先生在10月8日收到了自己的眼镜。
如今,网络消费迅速增长,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经常会遇到电商平台打折、多买多送、包邮等优惠活动,不仅消费者要在选购时了解清楚商品质量、规格和价格等信息,商家也要对自己出售的商品把好关、定好价,避免出现发错货、算错价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网络购物纠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