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稻米有了绿色品牌了”

核心提示: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望着泛着金黄的稻田,访仙镇池塘村种粮大户袁玉兴满心欢喜,“还有十多天就要收割了,你看,今年这稻谷穗形多大,而且籽粒饱满,亩产估计有1400多斤,不仅产量较去年大增,而且绿色防控让稻谷的品质也增色不少。目前,我注册的‘丹运’牌商标已经获批,今年我终于可以打自己的绿色稻米品牌了!”

“我家稻米有了绿色品牌了”

——秋收前夕,探访我市种粮大户的绿色增收路

图为袁玉兴的稻田绿色防控场景。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望着泛着金黄的稻田,访仙镇池塘村种粮大户袁玉兴满心欢喜,“还有十多天就要收割了,你看,今年这稻谷穗形多大,而且籽粒饱满,亩产估计有1400多斤,不仅产量较去年大增,而且绿色防控让稻谷的品质也增色不少。目前,我注册的‘丹运’牌商标已经获批,今年我终于可以打自己的绿色稻米品牌了!”

在袁玉兴的田头,记者看到,稻田内,沉甸甸的稻穗秆青籽黄,已经“笑弯了腰”;田埂上,绿油油的香根草长势挺拔,犹如绿色卫士;数百盏白色的害虫诱捕器,分布在田间地头。袁玉兴指着眼前这些装置告诉记者,这是市农业部门在此建立的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用以推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包括他和周围种植大户在内,示范区总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10000亩稻田。

“香根草散发的芳香,能够诱杀螟虫,田埂上每隔1米就栽种一穴,我的670亩水稻田就栽种了5万多穴;诱捕器每亩安装一套,主要利用性诱技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说起今年在市镇农业部门指导下首次实施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袁玉兴滔滔不绝,“按照专家说法,这叫理化诱控。其实,从选用高效药剂开展种子处理到育秧季秧田培育,就覆盖无纺布来阻断灰飞虱和螟虫的迁入和产卵了,使得害虫无处藏身。”为减轻越冬病虫发生基数,他前期还通过深耕晒垡、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等措施进行生态调控。

一旁陪同记者采访的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黄建华介绍,我市今年在访仙、珥陵两镇新建了2个省级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区面积分别为1000亩,辐射带动各自区域内10000亩水稻田,主要采取了“生态调控+种苗处理+综合诱杀+科学用药”技术模式。在病虫中等发生情况下,示范区选用的是生物防治,只有在病虫偏重以上发生,通过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应急防控。

袁玉兴告诉记者,水稻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后,不仅减少了稻田用药次数,还保障了稻米质量安全,更重要的是,让他这个庄稼汉对自己种植的稻米,有了铸就绿色品牌的底气。

今年是袁玉兴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的第11个年头。此前,他靠着一台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跨区作业。后来,由于农机作业市场不太景气,袁玉兴在看到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各级出台重农抓粮的强农惠农政策后,回村种粮,从开始的45亩地逐步扩大到现在的种植规模,从农机手转型为种粮专业户。

行走在金色的稻田边,闻着沁人心脾的稻香,袁玉兴信心满怀、踌躇满志:“今年,我准备用自己的商标先加工三四十万斤优质绿色稻米,以后还要逐步扩大销量,进一步拓展市场,打造属于自己的粮食品牌,这样我的种粮增收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