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又来行骗
我市一企业主被骗36万元,追回11万余元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虞瑜方)今年以来,我市接连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冒充“镇党委书记”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导致多人上当受骗。近日,我市一企业主张某就被假冒的“某镇党委书记”以借用银行卡转钱到其他账户为由骗走36万元。接警后,中山路派出所联合反诈中心,仅用了4天时间就成功破获这起冒充“镇党委书记”诈骗案,并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归案,追缴现金11万余元。
9月23日,中山路派出所接到一企业主张某报警,称其被一名假冒某镇党委书记的男子诈骗现金36万元。据受害人张某介绍,9月22日傍晚6时许,他的微信上收到一条信息申请加为好友,对方自称是某镇党委书记,以给其扶持指标为由,与其联系。
在两人联系过程中,“镇党委书记”以种种理由诱导张某。随后,张某向“镇党委书记”指定的账户先后两次打款共计36万元。然而,张某之后再与“镇党委书记”联系时,对方一直不回复。再之后,张某发现自己在微信中被对方拉黑,顿时醒悟过来,自己遭遇了骗局,于是赶紧报警。
接警后,中山路派出所立即会同反诈中心对此案开展调查。经过对涉案账户资金及涉案账户信息的核查,办案民警终于发现并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踪迹。9月27日下午,办案民警赶赴上海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并追缴现金11万余元。
“犯罪嫌疑人李某冒充某镇党委书记,先后共诈骗受害人现金36万元。诈骗得手后,李某便用赃款购买了一辆二手别克轿车以及两部手机、一只名牌包,过起了潇洒的生活。”采访时,办案民警告诉记者。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李某交代,今年9月中旬至9月26日期间,自己明知他人将自己的银行卡用于诈骗犯罪,仍向他人贩卖银行卡以转移资金,并帮助诈骗团伙洗钱非法获利。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自称“领导”用微信等聊天软件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的,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等途径进行甄别、核实;在微信上尽量不要暴露姓名、住址、职业等个人信息;交流中,可以委婉地询问对方一些问题,比如单位的人或事,进而核实对方身份;在未能核实对方身份信息的情形下,不要以任何形式向对方或经对方介绍、推荐的其他人转款。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同时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联系方式等证据,配合警方侦查破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