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的多赢效益

核心提示: 作为“戴庄经验”的一个重要体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如今正成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

生态循环农业的多赢效益

——探访我市3个推广“戴庄经验”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

今夏水蜜桃采摘季节,杏虎村果农范国金运用绿色技术种植的桃子个大味甜,深得客商青睐。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马雨秋

作为“戴庄经验”的一个重要体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如今正成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今年,我市有3个村列入镇江市推广“戴庄经验”、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围绕建设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农田土壤改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因地制宜探索各自生态循环农业之路。金秋时节,记者在对试点村探访时发现,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一批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不断涌现,并形成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折柳村:稻鸭共作生态种养,减了肥药鼓了“荷包”

正值水稻灌浆结实期,走进陵口镇折柳村柳旺土地股份合作社稻鸭共作基地,已全部离田被赶上岸的1500只无公害鸭子销售正火。“稻田鸭网上下单订购价每只卖到55元,线下零售价每只60元。”村会计黄佳慧高兴地说,今年村里建设的120亩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为引领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折柳村虽然是老集镇村,但是工业基础较弱,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近几年来,围绕脱贫攻坚,村集体领办了柳旺土地股份合作社,购买了16台新型农机及大米加工设备,由村干部对流转的土地进行优质稻米的生产经营。黄佳慧说,由于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村将打造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作为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的建设内容,稻鸭共作面积也从2017年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120亩。

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带给折柳村的变革,不仅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思维,而且节本增效、叫响了当地绿色农业品牌。“常规稻田除草治虫要打多次农药,而采用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后,每亩稻田按标准投放15只小鸭,农田除虫除草活儿就交给了这一千多只鸭子,鸭粪则用于水稻的肥料投入,另外再辅助豆饼等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比例达到了50%,农药用量也减少了60%。”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虽然稻谷产量亩均只有八九百斤,但加工的“柳旺”牌优质大米每斤能卖到10元。不仅被本地企事业单位订购,还远销湖南等地。

对于稻鸭共作生态种养的“收益账”,黄佳慧告诉记者,基地每年能销售优质稻米30万元,鸭肉2.5万元左右,合作社每年上交村集体20万元利润,不仅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带动周边大户向生态高品质粮食种植要效益。

东皇村:土壤有机质提高了,种粮增产又增收

“今年我们的订单糯稻长势很好,项目基地内250亩农田实施土壤改良后,稻子叶宽穗大,每穗最大粒数超过了150粒!”望着田野上满目金黄、丰收在望的景象,延陵镇东皇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连声称赞循环农业试点村项目带来的丰硕之果。

东皇村地处半丘陵地区,田地高低落差大,地形错综复杂,从2009年开始,村里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5600亩土地的复垦整治,为大型机械作业创造了条件。为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东皇村作为生态保育区,于2020年3月又自行推进土壤改良,通过轮耕休耕、撒施有机肥,现已完成1000多亩土地的土壤改良。

束和平介绍,这次生态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东皇村实施后,有效提高了土地的肥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增收。“我们购置污泥等有机肥,将其与秸秆一起通过深耕机械深翻到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原先板结的土壤变得更加松透了,田间地头野生黄鳝等也多起来了。同时,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简约化防控技术,保证了粮食安全、高效、绿色生产。3年内即使不施一粒化肥,也能保证土地的生产能力,实现‘藏粮于地’。在今夏小麦平均单产800斤的基础上,秋熟水稻亩产有望达到1500斤左右。”

杏虎村:推行生态绿色种植,果品提质增效受欢迎

司徒镇杏虎村是我市有名的果品种植专业村,现有水蜜桃种植面积1500亩、黄桃500亩、蓝莓400亩,草莓、葡萄、梨等其他果品300亩。近年来,在时代楷模赵亚夫的精心指导下,这个特色果品村在镇江和丹阳两级老促会的帮扶下,正在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为我市绿色果品产业提供示范。

“今年,我们以实施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这一契机,在丰洛果园对100亩土地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种植绿肥和推广病虫害绿色控防技术,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果品的品质,进而实现了果园的生态绿色种植。”村党委书记黄兢介绍,为做好绿色防控试点工作,该村一方面购买了100多台诱捕器,捕杀果园害虫,还进行机械除草、人工捉虫,减少农药用量;另一方面在镇江农科所专家的指导下,购置有机肥、菜饼、黄豆,然后加入米糠、麦麸和生物菌等进行搅拌发酵,自制一种生态发酵肥。

果园推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改善和优化了杏虎村农田土壤环境,项目试点区的翠冠梨及水蜜桃增质增量,甜度也得到提升,深得市场欢迎,“丰洛果园的3000多箱翠冠梨和1000多箱水蜜桃很快销售一空,此外,通过组织全村果农培训观摩,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果品生态绿色种植水平。”黄兢说。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