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减负”,婚礼简办不减爱

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民政部发布消息,将上海市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等17个地区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覆盖面,破除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上述实验区要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

天价彩礼、恶俗婚闹、铺张浪费……记者了解到,在我市,婚嫁中存在的陋习不仅给一些家庭带来经济和生活负担,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大约一周前,市民李洋收到了一位外地同学发来的电子结婚请柬,对方将在国庆节期间结婚。“同学告诉我,他并没有邀请太多亲友来参加他的婚礼,打算简办,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李洋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和妻子结婚的时候也曾打算简办,但遭到了双方父母的一致反对,“我妈说,亲戚们一个也不能少,因为之前亲戚家的孩子结婚,我妈都随了份子钱。如果我结婚不邀请这些亲戚,一方面失了礼;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上的亏损。我岳父岳母则认为,嫁女儿要风风光光,面子上得过得去,不能小家子气,宴席档次不能低。”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洋和妻子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说实在的,婚礼上我俩都觉得挺风光的,可婚礼之后就有些后悔了。”李洋说,他和妻子算过账,来参加婚礼的亲友中,除了至亲和特别好的朋友给的红包比较多之外,大多数亲友给的红包并不多,然后来两三个人,一桌酒席的费用往往超过收到的礼金,“我和妻子谈起此事时总会说,如果当时把举办婚礼的钱省一些下来,可以好好去度个蜜月,还能存下一笔钱过小日子呢。”

不少年轻市民在受访时表示,他们对大操大办的高档婚礼并不是很在意。“小两口结婚,关键还是看感情,婚礼不过是个形式,是两人接受亲友祝福的仪式,实在没必要花大价钱。”市民小范说。不过,还有一些年轻人表示,他们对婚礼的主张往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而父母考虑问题与他们之间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最终还是得听父母安排。也有一些年轻人表示,他们的父母比较开明,愿意新事新办。“我结婚的时候,我妈对我说你已经要结婚了,是成年人了,婚礼的事该自己拿主意了。之后我的很多想法我妈都同意了。”一位年轻市民说道。

业内人士表示,“洞房花烛夜”历来被看作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婚俗作为结婚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也为很多地区和家庭所重视。然而,高额彩礼、奇葩婚闹、婚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让庄严圣洁的婚姻变得流程化、低俗化和物质化,也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婚俗属于风俗习惯,改变需要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婚俗改革必须把握好尺度,相应的制度及法律保障需要及时跟上。在改革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