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又养虾 转型转出好市场

核心提示: 今年59岁的马炳锁是延陵镇万顷嘉和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已有20余年。

图为马炳锁在田边介绍自己综合种养的水稻。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时值初秋,田间尚未遍地金黄,但长长的稻穗早已预示着今年的丰收。20日下午,家住茅山老区延陵镇行宫村的种粮大户马炳锁趁着天气晴好,请来工人在田间一片空地上进行有机肥土壤改造。只见一台挖掘机挥舞着长臂不断开挖、转移,忙得热火朝天。“这里以后就是我的有机肥土壤培育基地了,相信有了这些肥料的帮助,我的水稻种植一定能搞得更出色。”他说。

今年59岁的马炳锁是延陵镇万顷嘉和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从事粮食规模化种植已有20余年。这些年,随着传统种粮模式效益不断被压缩,马炳锁一直尝试着通过延长稻米产业链来获得更高利润。2019年,他斥资50多万元购入了一整套日生产能力超20吨的大米加工设备进行稻米的加工销售,由原来的“卖原粮”转向卖优质稻米和生态品牌“行宫丰康”,成为当地有名的粮食生产经营多面手。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看着手头拥有的优质水稻品种南粳46,马炳锁又有了新想法。

“这几年来,我发现粮食要想卖出高价,必须得走生态路线。”马炳锁说,现在不比过去,老百姓对“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家都想吃得好,吃得健康。大米作为一天三顿都离不开的主食,就承担着更多的健康‘责任’。”为了让南粳46种起来更好吃、更健康,前年,他腾出了60多亩地,在周围挖上2米宽的沟渠,走上了稻田综合种养之路。

与别人不同,马炳锁选择的是稻鱼共作和稻虾共作模式。“我看稻田里养鸭、养龙虾的人不少,于是另辟蹊径,在稻田里养鲫鱼、养青虾。”马炳锁说,因为南粳46自身生育期较长,比较适合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在沟渠里养鱼养虾,在中间的稻田内种植生态水稻,鱼虾可以吃稻田里面的浮游生物和小虫子,还能通过游动帮助水稻根系的生长,正所谓“一水两用”“一举多得”。

去年,马炳锁稻田里养的鲫鱼在春节期间长到了7~8两/条,平均价格卖到了每斤12元左右,青虾也卖出了每斤60多元的高价,平均亩效益可达2000元。“今年鲫鱼价格上涨到了20元/斤,市场变得更紧俏了。”马炳锁非常高兴,他表示,在综合种养过程中,由于不打农药不撒化肥,生长出的南粳46产量虽不高,但是加工成大米后可以卖到4元/斤,令他十分欣喜。他说,由于是无公害大米,每斤的售价肯定要比传统大米高一些,但是4元的价格又能够让老百姓们消费得起,所以他的稻鱼、稻虾共作大米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了。

今年,马炳锁还专门拿出200亩地尝试种植有机水稻,利用现有的有机肥培育基地,在水稻生育期内只施有机肥,借助生态有机大米进一步打响“行宫丰康”品牌。看着田间随风摇曳的稻穗,马炳锁喜上眉梢,“如果效益好,明年我还准备将有机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以上,以后逐渐抛弃传统大米,彻底完成转型。”他说。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