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静 帅莹)9月15日,国内首家“食物银行”——绿洲食物银行开通淘宝店,为全国有需要帮助的人群免费提供来自爱心企业、超市捐赠的临期食品。受助者可以免费下单,不用再前往线下固定领取点。该临期食品淘宝店一经“官宣”,便受到不少网友热议。据悉,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不少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为临期食品买单。
根据相关新闻,记者在购物平台上搜索到了此店铺,虽然才“开业”几天,但已有1万多粉丝。店铺内的临期商品都为限时发售,价格均为1分钱,每件商品的名称中会标注出相应的保质期,供消费者选择。此外,网店首页显示,因店内食物数量有限,优先为困难人群提供,困难人群则需要提供低保证、残障证明、大病证明等材料。
对于这种用免费发放临期食品的方式做公益的行为,大部分市民都持肯定的态度。日常关注时事新闻的蔡先生认为,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食物浪费的现象,“为了缓解这个情况,国家还特意出台了《反食品浪费法》,可即使有政策的管控提倡,社会的惯性依然存在,所以食物的浪费以及资源错配的情况还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基于此,类似食物银行等机构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蔡先生告诉记者,食物银行等机构可以实现食物资源的再配置,这是对节约资源反对食物浪费的一个有效补充,“现在通过线上平台将临期食品免费发放给需要的人,扩大了福利辐射的人群,这对社会来说都是很有益处的。”
市民赵女士则表示,现在很多超市、面包店都有临期食品的“专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既然临期食品可以销售,为什么不能做公益呢?”在她看来,只要线上店铺提供的食品是正规合格的,并且清楚地告知消费者剩余有效期的长短,那么通过线上方式免费为需要的人提供临期食品无可厚非,甚至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临期食品是一种对时间比较敏感的资源,如果变成了过期食品,那就真的无法食用了,但通过线上的平台,就可以精准地流转到有需要的人手上,真正地物尽其用。”此外,她还表示,确实有不少线下的商店会以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但商家也承担着较高的房租及人力成本,再加上消费者也面临着交通成本,以及更关键的“面子”问题,而线上临期食品的处理方式就是一个“福音”,降低商家成本的同时,还能够保障良好的私密性,不必担心引起别人的误解或者招来异样的眼光。
当然,采访中,也有一些市民提出了对于线上免费赠送临期食品的担忧,提及最多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线上的临期食物如何保证安全和贴心,如果食物安全出了问题,谁来负责?”市民刘先生质疑,本是公益的项目,但如果接受补助的人吃了反而出现问题,该怎么办?他告诉记者,线下商店的临期食品,市民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商品的保质期以及食品的情况,但线上食品只有一张图片,消费者不清楚其来源、保存状态等,等收到货时万一出现变质情况,不仅造成了食品浪费现象,更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刘先生建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出售临期食品,商家一定要保证食物不能过期、变质,“也希望有专业的检测手段来检测和确保临期食品的安全,这样才能让受救助的人吃得放心和安心,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
此外,还有市民疑惑,如何能够保证赠送的临期食品帮助的是真正需要援助的人。胡先生告诉记者,之前曾有媒体报道过肯德基食物银行遭哄抢等相关事件,“免费提供的临期食品本意上是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但很多人不管是否真的需要,随意多次领取,甚至囤货,导致食品过期也难以消耗,这显然与活动的初衷是不相符的。”他觉得,通过线上的方式免费提供临期食品是件好事,但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都需要及时跟上,“商家确认好真正需要帮助人的资格,做好临期食品储存、运输等,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才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更便利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