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梦想小屋”为困境青少年点燃希望之火

核心提示: 写作业、看课外书、帮奶奶干活……今年暑假,13岁的小瑶(化名)过得很充实。“每天早上从自己的房间里醒过来,坐在书桌前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真好!”

1dff08f767479a25ddc4f252e9e401f0

改造前,小瑶和奶奶的住处。

6b1bda680bde63f74c137894806b8ad6

改造后,小瑶的房间温馨整洁。

本报记者 云莹 通讯员 曹丹霖

【现场探访】

写作业、看课外书、帮奶奶干活……今年暑假,13岁的小瑶(化名)过得很充实。“每天早上从自己的房间里醒过来,坐在书桌前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真好!”小瑶的话语里满是喜悦。几个月前,她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干净的床、没有整洁的衣柜,也没有书桌。导墅镇团委负责人介绍,小瑶在父母离异后,和奶奶相依为命,靠奶奶卖菜的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清苦。“我们知道小瑶家里困难,但走访时看到她家里只有一张破旧的床和一堆生活杂物,还是感到很震惊。”小瑶的梦想是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一张自己的书桌,让她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书海里徜徉,编织美梦。团市委开展的“梦想小屋”关爱计划让小瑶梦想成真。“六一”前夕,走进改造一新的房间,看着洁净的墙壁、粉色的窗帘、白色的衣柜、崭新的书桌、配套的椅子,小瑶高兴得手足无措。“我的房间好漂亮,就像做梦一样。”回想当时的情景,小瑶不好意思地笑了,“志愿者叔叔阿姨还为我准备了课外书礼包,鼓励我好好学习。”

和小瑶同岁的小洁(化名)家里也很困难。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母亲没有劳动能力,父亲依靠做保洁养家糊口。小洁没有独立的房间,卧室就是书房,饭桌就是书桌。通过“梦想小屋”改造,小洁拥有了自己的房间,还有了专门的书桌。住进房间的第一天,小洁乐呵呵地把自己喜爱的书籍都摆在了书桌上。他的书桌上还摆着一张联系卡,上面有团干部、医生、民警、班主任、志愿者的手机号码,其中团干部、班主任和志愿者是结对者,每月会到家里至少走访一次。

【惠民实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团市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针对6至16岁的事实无人抚养青少年儿童构建“1+3+6”关爱服务系统,即建设百间“梦想小屋”,落实3项结对帮扶机制,实施“春夏秋冬知行”等6个关爱项目,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相结合,为困境青少年儿童提供精准帮扶。其中,“梦想小屋”关爱计划针对居住条件简陋、生活设施缺乏的实际状况,摸排出符合改造条件的困境青少年,依托他们现有的居住房间进行设计、改造、装修,装配必要家具和学习用品。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展社会化募资,5月31日前,55间“梦想小屋”完成建设。

“‘梦想小屋’关爱计划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市建设100 多个梦想小屋,建立起关爱困境青少年的长效机制。”团市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 年,他们还将继续改造55户,用温暖点亮困境青少年的青春梦想。

推进“梦想小屋”建设的同时,团市委充分发挥“1+3+6”关爱服务体系力量,多措并举,切实将关爱服务体系落到了实处。团市委与青盟志愿服务中心、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稻草人青少年公益活动服务中心等多家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发动团干部、辅导员等200余人与小屋改造对象完成关爱结对,真正实现了不落一村、不漏一人的结对全覆盖。

在活动开展上,除了例行的“暖冬行动”“爱心暑托班”之外,团市委、市级机关工委还携手21 家爱心单位开展了“织爱行动·益童助她”助学结对活动,为全市小屋改造对象发放每人600 元的一次性助学金及200元学习礼包。

结合丹阳眼镜产业特色,团市委还携手市眼镜商会,开展了“梦想改造+护你瞳行”公益服务活动,为小屋改造对象和其监护人进行了护眼知识宣传、免费的视力筛查和免费的配镜服务。现场共视力筛查20 余人次,配镜10副。

【下步举措】

除了继续帮助孩子改造小屋之外,团市委将持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把精准链式、持续贴心服务送进“小屋”。“我们将更积极地落实关爱服务体系,探索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有机结合的帮扶模式。”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说,团市委将继续落实“一对一”结对联系要求,建立“月度常态走访、季度集中关爱”工作安排,实现对“事实孤儿”群体常态化、全覆盖的精准保障;组织开展心理课堂、举办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开展暖冬行动、实施悦读成长计划、举办爱的回音等活动,逐步改善困境青少年成长环境,精准服务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