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触网”不能沉迷网络

核心提示: “白天打麻将,晚上看手机,一看就看到很晚,第二天眼睛里布满血丝。”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学会使用后也对网络产生了兴趣,但长时间玩手机给他们带来了视力下降、精神不振等诸多问题

网络漫画图

本报记者 马骏

“白天打麻将,晚上看手机,一看就看到很晚,第二天眼睛里布满血丝。”近日,市民陈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60多岁的父亲最近开始沉迷网络了。“都以为孩子容易沉迷网络,但现在一些老年人在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后,也对网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陈女士说,由于父亲经常熬夜玩手机,视力已经明显下降,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

当下,人们用智能手机追剧、聊天、玩游戏,智能机的到来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随着手机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宝贝”,哪怕只是一刻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手机依赖症”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中老年人群中的不断普及,“银发族”也开始把快乐寄托在手机上,使用手机下棋、听戏、看小说,成为“手机控”,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老年人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本是件好事,但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在影响着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甚至会导致家庭矛盾的出现。

市民许先生为了丰富父亲的老年生活,让其接触新鲜事物,专门给父亲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还把常用软件的打开步骤详细地写在了一本记事本上,教会了老人使用各种手机软件。“没想到父亲使用智能手机后便迷上了,每天在手机上和老同事聊天叙旧,还加入了各种微信群抢红包。虽然每次只能抢到几分钱,但他还是抢得不亦乐乎,就连吃饭的时候也在看群里的消息,生怕错过什么。有时我让他放下手机专心吃饭,他也不听,还朝我发脾气。”许先生表示,就在不久前,老人还因为家人们在饭桌上玩手机而生气,而如今,老人自己反倒成了饭桌上的“低头族”。

“我的母亲爱上了刷短视频,在学会怎样上传之后,现在每天都要发几条短视频。”市民刘女士表示,因怕母亲退休在家无聊,她便在母亲的手机里下载了短视频软件。“没想到母亲会沉迷刷短视频,有时候一刷便是好几个小时,似乎着了魔。有一次我半夜起床发现她还坐在沙发上刷着短视频,我让她注意休息早点睡,但她就是当成耳旁风。”刘女士表示,母亲学会拍短视频后,几乎所有东西都成了她的拍摄素材,自拍、街景、花草树木都能拍,老人现在已成了亲朋好友眼中的“抖音达人”。“母亲整天盯着手机屏幕,还总喊肩膀疼,我真的是越来越担心她会熬坏了身体。”刘女士对此非常担忧。

记者了解到,不少退休的老年人平时都会到附近的广场公园遛弯散步,与“老伙计”闲话家常、做做运动。但一些老年人沉迷手机之后,便不再外出锻炼了,成了宅在家里的“低头族”。

有医生表示,老年人长时间玩手机占用了运动锻炼的时间,使得他们的身体缺乏锻炼,同时还会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拇指腱鞘炎,还有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颈椎劳损等问题。老年人在玩手机时应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用力或弯曲,每次玩手机的时间不要超过半个小时,无论玩电脑还是玩手机都需要适度。

老年人长时间玩手机除了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很多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都是因为想和外界多接触,拉近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不断减少,极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沉迷手机后反而会导致各种不安情绪的增加,一旦不玩手机便会感觉无所事事,情绪紧张,孤独感进一步增加,变得郁郁寡欢。

“想让老年人摆脱‘手机依赖症’,最重要的还是子女的陪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老年人沉迷手机一方面是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使得他们找到了更多的新“乐子”,丰富娱乐生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人陪伴的缺失,使得老年人希望通过使用手机融入年轻人的圈子,增加沟通交流的方式。因此,子女应该多给老年人一点陪伴和关心,从而减少他们玩手机的时间。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老人们走出家门,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多培养老人的爱好,如阅读、书法、钓鱼等,让老年人除了玩手机还有更多的“乐子”,这也有利于让他们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