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骏)近日,在我市某居民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内,有业主反映了小区内犬吠扰民的问题,引起了其他业主的共鸣。这时,作为宠物狗主人的业主发声了……
“今天早晨五点不到,我们这边就有狗在叫了,叫个不停,且声音很大。”业主微信群内一位业主表达了对犬吠扰民的不满。该业主表示,其家中有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担心这样的犬吠声会影响到孩子休息。很快,业主群里就有其他业主留言,“我早上也听到了,狗主人就不觉得吵吗?”面对几位业主的不满,很快,作为宠物狗主人的业主在群里作出了回应,表示狗来到新家不久,正在适应期,一家人也都在陪伴它渡过这段适应期。不过,这样的解释并未让受到影响的业主满意。“虽然事出有因,但也希望狗主人能把控下,不能影响到邻居休息。”“我家孩子要高考了,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休息的……”业主们更希望有一个解决方法。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作为宠物狗主人的业主再次发声:“家里商量了一下,明天把狗送走,等孩子们考完试,再把狗接回来,毕竟考试重要。”这样的回复随即迎来了业主群的一片叫好声,大家纷纷称赞宠物狗主人的高素质。
面对由来已久的犬吠扰民问题,几位业主在微信群里十分理性地进行了沟通,并且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这无疑是一次教科书式的化解邻里纠纷的示范。在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中,记者注意到,首先,参与讨论这一问题的业主们没有一位恶言相向,整个沟通过程中没有一个不雅字眼;其次,双方在沟通过程中均表现得十分冷静,且言语间都表达了对对方的理解。当沟通建立在文明、理解之上,结果让人满意便在情理之中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因犬吠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经常会在各个居民小区轮番上演。这类问题有的导致了邻里关系的恶化,有的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报警处理。都说“邻里好,赛金宝”,但遇到问题的时候,如上述小区业主选择理性沟通的居民仍然只是少数。
“这类问题处理起来很麻烦,尤其当第三方介入调解后,可能会将事情越闹越大,最好是邻里间协商解决,将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某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不准在家里养狗,所以养狗是业主的自由,但因为养狗而影响到邻居肯定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应该相互理解。”该工作人员说,以这一事件为例,面对家中有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孩子,狗主人主动选择将狗暂时送走,等到考完试,狗主人将狗接回来之后,即便有适应期应该也能得到邻居们的理解,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正确的相处方式。该工作人员表示,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委会也十分鼓励邻里间通过文明沟通、相互理解的态度自行解决一些小矛盾、小纠纷,这对构建和谐社区大有裨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