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伪造租赁合同诈骗近120万元

核心提示: 定下心仪商铺所在的综合市场马上要开业了,和你签订合同的承租人却始终没有传来交房消息,此时你是选择相信手上已签名且捺了手印的租赁合同继续等待,还是去核实一番?

谎称已承包市场可出租铺位

男子伪造租赁合同诈骗近120万元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郝庆富)定下心仪商铺所在的综合市场马上要开业了,和你签订合同的承租人却始终没有传来交房消息,此时你是选择相信手上已签名且捺了手印的租赁合同继续等待,还是去核实一番?6日,市检察院发布一起假借承包市场之名,骗取他人近120万元的诈骗案。记者获悉,经检方公诉,该案近日一审宣判,被告人于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手握“租房合同”却仍要竞标

“你好,请问这个市场什么时候开业?我已经签过租赁合同了,就等着交房开业了……”“我们是公开招标的,目前市场里的铺位还没有对外销售,更别提签合同了,你们被骗了吧。”

2019年3月份以来,我市某综合市场相继接待了好几名前来咨询类似上述问题的人,这让市场工作人员感到莫名其妙,而市场方的回复也让前来咨询的钱某等人始料未及。

“我们说已经签订了合同,但市场方表示不可能,需要先竞标才能租房。”在联系承租人无果后,意识到被骗的钱某等人随即报了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起报案竟揭开了一场空有“承包市场”噱头实则骗取多人租金、押金、好处费近120万元的房屋租赁大骗局。

2020年1月初,公安机关经侦查,将逃跑在外的于某抓获归案。

瞄准商机伪造租赁合同骗钱

据承办检察官介绍,于某来我市做生意已近20年,比较好面子的他经常喜欢在外面吃大餐、抽好烟。做生意挣来的钱入不敷出,这为他诈骗“搞钱”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2016年,在和朋友闲谈中,于某获悉他们有意参与我市某地在建综合市场的招标,随即表示很感兴趣,不仅帮忙对市场商户和租金进行摸底调查,还时常关注并询问承包进展,一心期待着确定承包的好消息。然而,不久后,他等来的却是承包失败的消息。但于某之前已经迫不及待地和生意上有往来的朋友夸下了海口,提前开启了承租“副本”。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于某最终和朋友说市场已经被承包下来,他在其中有股份,有权利出租铺位。

之后,闻讯的生意伙伴陆续联系于某商谈租赁事宜。于某当时还伪造了一份相关部门和其签订的租赁合同,证明他确实承包了市场。

“签字捺印”疯狂诈骗敛财

在主动向朋友推荐或获悉他人有租铺位的意向后,于某便带着租客去综合市场里实地看铺位,再以收取好处费、押金、租金等名义开启疯狂敛财模式。

为了以假乱真,他还装模作样地让租客们在之前伪造好的房屋租赁合同上签字捺印。据他交代,每一份租赁合同上承包方的签名都是他自己签的,盖的章也是他花300元做的假章。

靠着这波花式操作,他在2017年到2019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骗取17人共119.8万元钱款。此外,他还谎称可以帮忙租赁其他地方的商铺,然后通过伪造文件、找人冒充相关机关单位领导等手段,骗取他人16万余元的定金和好处费。目前大部分钱财已被他吃喝玩乐挥霍一空。

经审查认定,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已触犯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日前,被告人于某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

现如今,各种假章、假证以及伪造文件等问题层出不穷。承办检察官提醒广大市民,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等文件前,务必认真核查对方相关资质、证明;与熟人、朋友有经济交往时,不可掉以轻心,应全面掌握、及时跟进。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