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不适当行为,家长应及时教育并做出正确示范
图为新城吾悦广场保洁人员在清理贴纸。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骏) “那位保洁员年纪有些大了,就见他一直弯着腰,有些艰难地在清理那些小贴纸。”近日,市民陈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她在新城吾悦广场看到了让人有些心酸的一幕:为了清理商场公共坐凳上的几张贴纸,一位保洁员不得不弯着腰,清理了很久。
陈女士告诉记者,公共坐凳是白色的,几张贴纸贴在上面,很是惹眼。“应该是在这里玩耍的孩子贴的,我以前也曾看到过几次。”陈女士说,“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在公共场所内有不适当的行为并不奇怪,但家长应该及时进行教育。”陈女士认为,作为孩子家长,遇到这类事情,首先应该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和孩子说道理;其次,家长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将这些贴纸清理干净。否则,口头教育就成了空话,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孩子从小也喜欢贴纸,还喜欢乱涂乱画。在教育过程中,李先生和妻子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样做很不好,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但妻子觉得,这是孩子最初创造力的萌芽,做父母的不应该去压制孩子这份‘随心所欲’。”经过沟通,李先生和妻子做出了一个有趣的决定,将家中的一面墙作为两个孩子乱涂乱画、贴贴纸的“专用墙”,但家中其他墙上不可以这样做,在公共场所更不能不守规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沿街商铺到商圈商场,经营者纷纷推出儿童娱乐区、公共休闲区这类供消费者休息、娱乐、拍照的区域,这让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多了不少乐趣。不过,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随之而来。在一些造型可爱、奇特的商场大型摆件上,经常能看到孩子爬上爬下;一些供消费者休息的公共坐凳上也能看到孩子的鞋印;一些物件甚至出现了损坏的情况……
一些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不会生来就以伤害和破坏为乐,“熊孩子”的行为反映了一个家庭的教育观,一味的宠溺或者一味的放任自流,会导致孩子是非不分,也没有基本的礼貌和教养。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为孩子找借口开脱,这不仅是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开脱,更是在为自己的教导无方开脱。孩子天性顽皮,但应有限度,家长应当教导孩子把握好度,否则就是在害孩子。家长在孩子尚是“白纸一张”时,如果没有为其做出正确的示范,没有在其犯错时进行严厉教育,那么总有一天,等“熊孩子们”长大了进入社会,社会会教育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