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勇无畏的“麒麟人”致敬

核心提示: 走进开发区其林村(原麒麟村),一座纪念碑矗立在绿树丛中。

1951年7月2日,时任中共镇江地委组织部长陈云阁在《苏南日报》上发表《一个攻不破的红色堡垒——麒麟村》;1995年1月,市委、市政府立碑“红色堡垒麒麟村”——

向英勇无畏的“麒麟人”致敬

图为“红色堡垒麒麟村”纪念碑。 记者 陈晓玲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陈晓玲

走进开发区其林村(原麒麟村),一座纪念碑矗立在绿树丛中。抬头望去,纪念碑上“红色堡垒麒麟村”七个大字苍劲有力,光芒四射。纪念碑旁为纪念保卫红色政权牺牲烈士而种植的柏树、榕树挺拔、苍翠,似在回忆那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对于其林村的村民们来说,这是他们心中不朽的丰碑,因为这不仅是麒麟村村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的象征,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荣誉的象征。“由于字体复杂,书写不便,麒麟村村名现用其谐音简化为‘其林村’。不过,对村中很多老人来说,‘麒麟村’三个字有着深刻的意义,他们至今仍习惯称自己是‘麒麟村人’。”对于麒麟村改名为其林村的原因,村原党总支书记殷新潮这样对记者解释道。

麒麟村是丹北地区革命活动中心村之一。1951年7月2日,时任中共镇江地委组织部长陈云阁在《苏南日报》上发表《一个攻不破的红色堡垒——麒麟村》,回顾了丹阳麒麟村村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斗争的事迹。那段时期,留守于此的革命战士有不少都为了群众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村民们也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支持革命斗争,不少村民家为了留守战士的安全,还建了密室。在那段峥嵘岁月,麒麟村虽然屡经反革命势力摧残,但始终红旗不倒。从此,麒麟村“红色堡垒村”的美誉不胫而走。

抗日战争爆发,管文蔚三兄弟在家乡倪山村首举抗日义旗,丹北人民纷纷响应,殷序等热血青年积极在麒麟村建立抗日自卫团,开展一系列抗日保家救国活动。新四军挺进江南后,麒麟村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和秘密交通站。陈毅及其领导下的管文蔚、梅嘉生、章永义、陈云阁、康迪等人多次来麒麟村视察指导工作,同仇敌忾,与村民结下了鱼水深情。在血与火、生与死的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麒麟村村民面对凶残敌人的清乡扫荡、围剿搜捕、严刑逼供等种种暴行,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先后有15人为国捐躯,成为英烈,12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牢狱之中,大多数家庭和村民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麒麟村村民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了革命战争,谱写了一曲曲浩然正气之歌。

殷新潮介绍说,抗日战争时期,麒麟村算是一个大村,早在1938年夏,村里就成立了抗日自卫队,成为抗日活动的中心村之一,陈毅、管文蔚等都在该村活动过。“当时的麒麟村村落结构复杂,全村共有108条里弄,外人进村后很容易迷路。当时的地下党正是利用了这一地利与日伪周旋,每次都让日伪无功而返。”殷新潮说。日伪把麒麟村看作眼中钉,曾派重兵包围该村,把村民集中到村外,强迫他们说出共产党员和“抗日分子”。但村民宁可流血牺牲,也不向敌人透露一点信息。抗战期间,全村有80多人参加新四军,建立了党支部。抗战胜利后,270多人参加民兵自卫队。解放战争中,麒麟村村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对敌斗争,全力支持革命,全村被捕坐牢的村民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而说起村里的革命历史,村民们都显得格外自豪。“在我市所有的堡垒村中,我们村算得上是突出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村一共370多户人家,在被捕的村民中,有十多人被捕次数在三次以上。原先的抗日乡长袁光就曾先后被捕五次,但他铮铮铁骨坚贞不屈。”说起从老父亲那儿听来的革命故事,今年已近古稀的刘大爷十分激动。

此外,说起高俊杰、茅志清等几位解放战争时期的留守干部,村中年长的村民忍不住夸赞。“他们都是穷苦出身,做事很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村民信任他们。”刘大爷告诉记者,解放战争初期,大多数家庭都饱受反动派敲诈勒索之苦,全村以大米抵押的保释费就达3000石以上,交不出大米的贫苦家庭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被抓。为了救被抓村民于水火之中,一天晚上,高俊杰、茅志清、孙琦等人便碰头商议救人方案,没想到反动派突然来抽查人口,情急之下,高俊杰等人便躲进了村民王志松家的密室,躲过了敌人的追查……

为了铭记麒麟村在革命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95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其林村立碑以示纪念。纪念碑的出资建设单位除当时的建山乡人民政府外,还有建山乡工业公司、七峰山采石厂、建山水泥厂等十余家企业单位。此外,在其林村村委会的牵头下,村民们踊跃筹资建碑,从几十元到上千元,殷有本、殷水亭等百余位村民纷纷为纪念碑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村委会还特意找来了外地的专业人士,对纪念碑进行规划设计。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色堡垒麒麟村”纪念碑上镌刻着15位烈士的英名,除殷有荣在抗美援朝中牺牲外,殷金顺、殷押林、殷长明、殷腊海、殷松林、殷金成、刘金才、葛步生、殷炳南、袁章、谢银坤、殷金生、殷顺林、殷春海14位烈士均系抗日时牺牲。

如今,其林村早已变了模样,村庄格局大不相同,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红色堡垒”只能从一些老旧房舍中寻得一丝踪迹。但不管环境、生活如何变化,村民们心中对于那段历史的印记、对于英烈的追忆依旧刻骨铭心。每到清明时节,村民在祭祀先人的同时,总不忘端上一碗黄酒和些许食物,来到纪念碑前静静地坐上一会,或低头呢喃几句,或清理下纪念碑四周的杂草,感念曾为革命舍生取义的烈士们。

其林村村委会副主任殷锦斌告诉记者:“接下来,村委会将进一步优化纪念碑附近环境,让‘红色堡垒麒麟村’的故事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