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梨农贺春和他的梨

核心提示: 四月微雨轻扬,导墅镇马家村的贺春的70亩梨园内一片苍绿,如花生米般大小的梨果儿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图为认真学习种梨知识的贺春。  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四月微雨轻扬,导墅镇马家村的贺春的70亩梨园内一片苍绿,如花生米般大小的梨果儿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贺春是贺春源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今年31岁的他已经在这片梨园里辛勤耕耘了6年。今年以来,他的70亩梨树逐渐进入丰产期,早在3月下旬就开出了洁白的花朵。他忙里忙外,一朵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梨树的自花结实率很低,只有通过人工授粉,才能提高它的坐果率。”贺春说,现在梨园里的梨树已经挂满了小果子,但要想把它们养得圆圆胖胖并不容易,在往后的时间里,它们还需经历抹芽、疏果等诸多流程。

贺春告诉记者,原先他认为种梨是他大学毕业后创业谋生的一种手段,却不曾想过真正意义上的种梨更像是“上学”。“我大学所学的是机械专业,和种梨是风马牛不相及,很多知识都是从‘0’开始入手的。”回想起那段往事,贺春直言艰难,但他凭着一股执拗劲儿坚持了下来。梨树的授粉、施肥、打药,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不会”不是自我逃避的借口。他专程去大的果园请教过老师傅,也经常与镇江农科院的教授交流讨论,平时更是在专业书籍中苦下功夫,一本《梨树病虫害防治图解》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书角早已翘起。他常常自嘲:“种梨的学费已经交了,不说盈利多少,我至少得想办法把它给挣回来。”就这样,5年以来他硬是在未知领域蹚出了一条小道来。

近年来,随着林果业机械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尝试机械化生产,贺春自然也不甘落后。今年,他投资19万元为梨园购入了一台割草机、一台喷药机、一台施肥机和一台搬运机,让梨园跟上了机械化变革的步伐。贺春高兴地说,有了这些机械,干活效率将大大提高。“就以撒肥这个环节举例,原先2名工人一个月都撒不完,现在通过施肥机,只需要10天左右就能干完。”不仅如此,在引进相关机械设备后,梨园对工人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降低,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本增效。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采购商下单意愿降低,贺春的梨子在上市后遭遇到了卖难问题,好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这也让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销售环节上还需要扩大辐射范围。”贺春说,“光是靠老顾客肯定不够,网络电商平台也要跟上。另外,今年我准备在梨子成熟后利用抖音App进行直播带货,让更多的人都能通过短视频和直播了解到我种的翠冠梨、翠玉梨。”

“暑假里来吃梨子呀!”在采访结束时,贺春向记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记者看到他满面的微笑,一如看到他对未来的笃定与自信。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