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河豚文化 传承工匠精神

核心提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微信图片_20210411155832

微信图片_20210411155911

微信图片_20210411155916

图为黄亚平在烹制河豚。  记者 陈晓玲 姜康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姜康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市地处长江的下游,属太湖流域,界牌则位于我市东北角,东临长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河豚这一美食成为界牌餐饮的潮流,同时,界牌河豚文化也成为丹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51岁的黄亚平在界牌经营一家以河豚为特色的饭店,他从十几岁开始学徒做厨师,如今专注做河豚已经20多年。2018年9月,黄亚平被评为“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界牌河豚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黄亚平告诉记者,他是陵口人,20多岁的时候,到界牌跟随师傅学习河豚的烹制。20多年来,他不仅将界牌河豚文化传承了下来,而且通过与前辈的交流学习,不断改良创新河豚的烹制方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黄亚平做河豚的手艺逐渐在界牌传了开来,让喜食河豚的老饕们常常来他的店内大快朵颐。

河豚味道鲜美,但身体中藏有剧毒,自古就有“拼死吃河豚”一说。黄亚平告诉记者,过去老一辈界牌人都是捕食长江洄游而来的河豚,如今随着野生河豚数量的急剧下降,加上长江实行禁捕,现在提供给食客的河豚都是人工养殖的,虽然毒素减轻了许多,但是也不能大意。“河豚毒素主要分布在卵巢和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肠胃、鳃和皮肤中。一直以来,在餐饮行业中对于河豚的宰杀和烹饪都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处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中毒。”黄亚平告诉记者,刮干净鱼的内脏之后,再整张扒下河豚的皮。处理好的河豚,还必须用流动的清水再冲洗,然后才能入锅烹饪。记者在现场看到,仅清洗这一环节,黄亚平就用了半个多小时。

在界牌,河豚的烹制一般是红烧和白汁两种。黄亚平烹饪河豚所用的配料极其简单,葱、姜、盐、味精、开水。他表示,吃河豚就是吃它本身的鲜美之味,任何其他食材添加进来都显得多余。只见他先将河豚的肝脏放入高温的油锅中,“这大约要煎10分钟,目的是让肝脏经过高温油煎后,毒素能够被清除干净。”肝脏油煎完成后,黄亚平将其和河豚一同放入开水锅中。烧制的过程中,黄亚平一直守在旁边,时不时搅动汤勺,20多分钟之后,一份汤汁稠密、肉质鲜美的白汁河豚就出锅了。

说起自己被评为“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界牌河豚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黄亚平表示,这一殊荣的获得,更坚定了他要把界牌河豚文化传承下去的想法。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这么多年坚持的认可,而且让我更有责任和信心,将这一美食文化传承下去!”黄亚平对记者说,现如今,烹制河豚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因此他也将师傅一直延续的带徒弟的传统坚持了下来。如今,黄亚平已有20多位徒弟,都在从事河豚烹制的工作,“我和我的徒弟们就是个手艺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把这一传统手艺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丹阳的这一美食!”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