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车讨喜”,如此陋习当休矣!

核心提示: 马骏 日前,河南信阳两位老人在马路上拦截婚车讨喜钱,有目击者称,这两位老人,一人拦车,一人要钱,不给钱就不让走。

近日,一段“河南信阳两位老人拦截婚车讨喜钱”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关于“婚闹”陋习的热议。在我市,类似的“婚俗”同样存在,一些市民认为——

“拦车讨喜”,如此陋习当休矣!

本报记者 马骏

日前,河南信阳两位老人在马路上拦截婚车讨喜钱,有目击者称,这两位老人,一人拦车,一人要钱,不给钱就不让走。相关视频显示,婚车缓缓向前移动,但拦车老人态度强硬,始终抵着车头。最终,车上的人还是选择给钱了事。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拦车老人系智力残疾,已与其监护人沟通。不过,网络上对于此事的热议却并未停息。

“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违背别人的意愿,还不达目的不罢休。”一位网友说,“这种行为应当受到严惩,这是严重的不良民风。”记者看到,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我市,通过拦车、挡路方式讨要喜烟、喜钱的“婚闹”现象同样存在。

去年下半年结婚的市民李先生就在接亲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告诉记者,他妻子的娘家在华南新村小区。结婚当天,接完新娘后,车队在小区出入口的位置被一辆电动自行车给拦住了。“一位五十多岁模样的男子将电动自行车直接停在我们车队的前面,几辆车一时动弹不得。”李先生表示,当天是他大喜的日子,他也对讨喜烟、喜糖的婚俗有所了解,所以当即下车,向男子发了两支香烟。让李先生没想到的是,该男子连连摇手,称要整包的香烟。李先生当时有些不满,但无奈之下还是给了一包中华香烟。但接下来,该男子又称,大喜的日子凡事都要“成双”,应该给两包。“我当时就有些生气了,想要和该男子理论一番,但我的伴郎在一旁拉住我,连说不要耽误正事。”最终,李先生给了两包香烟后,拦车人才离开。“遇上这种事真是挺郁闷的,结婚的好心情都被影响了。”李先生说。

类似的“婚俗”在我市个别乡镇则更为严重。市民蔡女士老家在界牌镇,她告诉记者,几年前,她结婚之前就被家人安顿在了市区的酒店里。为何不让新郎从新娘家里把新娘接走?蔡女士坦言,这是因为她的母亲不愿让女婿承担接亲的额外费用。“以前,新郎来接亲时,拦车讨要喜烟的人可多了,普通人家得一包一包地给,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甚至会被讨要整条的香烟。这几年,类似的情况虽然少多了,但还是存在的。”蔡女士说,“在讨喜的人群中,有些是为了热闹的亲戚、邻居,他们闹一闹可以理解,但还有些是结婚双方家庭都不认识的人,没拿到喜烟,他们往往就堵住车队,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就有些变味了。为了过这一关,新郎家不得不多出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开销。因此,一些人家为了省去这笔不小的开支,只能选择在半夜12点、1点这样的时间点来接亲。”

对于这类“拦车讨喜”的闹剧,有市民认为,一些人抓住结婚主家的心理,强行索要东西。这些人打着索要彩头的幌子,拦住婚车,不管认不认识,不给不罢休。绝大多数主家为了婚礼能够顺利进行,只好忍气吞声,遂了拦车人的愿。长此以往,便助长了“拦车讨喜”这一变了味的不正之风。

业内人士表示,拦婚车讨要喜烟、喜钱原本是一些地方的婚俗,但现在已经变味了,成了“婚闹”的一种形式,其中有些公然采取妨碍交通、敲诈勒索的方式讨要钱物,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如用车辆挡婚车讨喜烟、喜钱的行为举止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条款。此外,相关行为会造成交通混乱,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业内人士建议,一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宣传挡婚车的危害;二要对涉嫌敲诈勒索的挡婚车者依法进行严惩,在社会上起到积极的震慑作用;三要引导婚礼当事人不要一味忍让,遇到此类问题积极举报。总之,整治陈规陋习,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果。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