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革除交通陋习“适应期”

核心提示: 倡导文明出行,无论是大范围的集中整治,还是文明习惯的养成,市民都有个“适应期”,要理性看待这个“适应期”。

城市文明,是每位市民文明汇聚起来的体现。然而,各种不文明行为却总是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某些地方,一些不文明行为还特别集中,比如市民出行。倡导文明出行,无论是大范围的集中整治,还是文明习惯的养成,市民都有个“适应期”,要理性看待这个“适应期”。

对市民个体而言,理性看待这个“适应期”,既要意识到“告别陋习”,是向不文明行为宣战;也要认识到“从我做起”,是大家应担的责任。对管理部门而言,理性看待这个“适应期”,既要强化执法管理,更要注重适时引导。

处罚要注重方式方法。要坚持执法和说教并重,不能简单以罚代教,粗暴冷漠,要通过处罚违规进一步提高市民对交通法规的遵从度;不能一味站在法和理的制高点,摆出高高在上的工作姿态,那样有时容易把市民的情绪推向工作的对立面,要善于现场说教,进一步提高市民对文明出行的配合度。

管理要坚持一以贯之。倡导文明出行,既关系城市文明程度,也关乎市民交通安全。无论是工作的初衷,还是最终的成效,带给市民的体验都是满满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但要真正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管理工作切忌搞一阵风,不能让市民觉得是在应付检查、甚至误解为政府部门在搞形式,要在一以贯之的工作管理中推动市民文明出行习惯的养成。

宣传要做到抓细抓常。倡导文明出行,涉及千家万户,社区、职能部门要注重宣传,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场合、多时段宣传,真正让市民对文明出行入脑入心。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