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劲奔跑新赛道,干出不负时代新业绩

核心提示: 冬雪伴着2020年最后一场寒潮如期而至,既涤净尘霾焕得清新,又温暖酝酿勃发生机。应时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萌发了曲阿大地最新的强劲脉动。

本报记者 陈静 旦平 云莹 尹媛

冬雪伴着2020年最后一场寒潮如期而至,既涤净尘霾焕得清新,又温暖酝酿勃发生机。应时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萌发了曲阿大地最新的强劲脉动。

“领跑新征程、争得新荣光。”市委书记黄春年在会上发出的动员令,为全市上下点亮了导航指向的引航灯,注入了提气鼓劲的强心剂,激发了昂首奋进的新动能。不论是意气风发话成绩,还是科学审慎辨形势,亦或是信心满怀谋未来,一天的“全会时间”始终盈满激情和斗志。

不自满不畏难、不松劲不懈怠,凝聚了“未来新丹阳图景更可期”这一共识,与会人员正铆劲起跑,携手百万丹阳人民以“开局即冲刺、奋战即决战”的姿态,甩开膀子俯身冲刺、撸起袖子苦干实干,在新一年将启幕、“十四五”正开局的新赛道上,用“样样争先”争得丹阳新荣光。

定向引航,锚更“准”的目标

“市委全会报告立足丹阳实际,既考虑了‘十三五’成果衔接和问题梳理,又切实统筹安排了‘十四五’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市委常委、丹北镇党委书记杭春云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对标“十四五”相关规划目标,丹北必将以全方位转型升级为核心目标,在主体规划设计、人口导入、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上发力,持续补短板、扩优势,树敢为人先之勇,立创新奋进之志,为推动全市实现新跨越贡献丹北力量。

精准把握形势,科学描绘“十四五”时期宏伟蓝图,是全会报告重点落墨的关键部分之一。“有益于我们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的宏观形势、发展走势,继而更有目标、更有指向地改革攻坚、务实苦干。”与会者异口同声地感叹,让大家在深思细研中更加明晰了各自的前行方向。

副市长、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束克之说,全会报告站位高、立意新、谋划深、着眼实,既为全市未来五年的工作规划铺垫了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为开发区厘清了前行坦途。“2021年是‘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发区将紧扣‘重大项目承载地、产业强市先行区’的定位,将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挖掘财税增长潜能,优化产业发展结构,着力壮大财税经济总量,迈好第一步、干出新气象。”

“全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明确了目标、突出了重点,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迎难而上、创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司徒镇党委书记李庆丰表示,针对下一步工作,司徒已初步制定了5个“10”,力争应税销售增长10%、规上企业数量增加10家、制造业投资达10亿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10亿元以上项目招引实现突破,从而推动司徒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跑”进新征程、赢得新发展。

界牌镇党委书记徐瑞俊表示,2021年界牌将锚定目标,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着力化解基层矛盾,坚定系统剖析问题,坚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韧劲,以攻为守,以“开局就要冲刺,奋战就是决战”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将整治产业布局碎片化、资源利用低效化作为工作的“头号工程”,争当全面转型升级排头兵。

“按照全会部署,我们将立足当前深挖发展不足,瞄准长远保持转型定力,紧抓当前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发展阶段,在战略上抢先机,于发展上开新局。”延陵镇党委书记陈文俊表示,下一步,延陵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服务和支持力度,盘活资产资源,做好优化整合,狠抓项目招引,加快项目落地,促进工作取得新成效。

聚焦发展,建更“美”的丹阳

“十三五”时期,我市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特色产业持续转型,集聚态势充分彰显;坚持精明增长、有机更新,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丹阳城焕发出更有质感更具内涵的美。昂首抬眸,内外兼修的江南美丽水乡建设正铿锵迈步。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活水,金融强则经济强。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陈尧平说,“十三五”时期是丹阳经济金融极不平凡的五年,丹阳金融生态一度在省里排名垫底。这五年,通过大家的努力,丹阳经济金融局面企稳回暖。2020年,全省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排名中,丹阳位列第35位,较2019年评估提升了30个位次,被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授予“金融生态达标县”荣誉称号。“虽然距离‘金融生态优秀县’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已取得的成绩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鼓舞,今天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更是给我们加压鼓劲。”陈尧平说,全会明确了丹阳“十四五”的发展方向,新的一年,丹阳金融工作也要在新征程上迈新步,争得新荣光。

陈尧平表示,明年我市将在金融生态创建、打击恶意逃废债、金融创新、信用重塑等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丹阳金融生态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同时,他呼吁与会的银行负责人加大对丹阳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与相关部门形成良性互动,联动处置非法金融活动,促进丹阳金融环境持续好转。

与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代表表示,全会报告中提出的“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的定位,既新颖又充满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将修炼“内功”,提升自己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将紧扣丹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继续加大投入,为丹阳科技创新、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提供金融支撑,同时将与政企联动,共同构建与丹阳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文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市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知识产权局局长彭锁明直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他期待我市能推动知识产权向更高质量创造、更高水平保护、更高效益运用,确保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顺利实现。

“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要加快建设具有丹阳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智造名城、运河明珠,这对我市在经济和文化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汤建俊表示,我市要围绕运河作文章,保护好运河景观,建设运河生态带,做到大视野、大格局、大统筹、大协同,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另外,在交通运输方面,要围绕这一定位,打造全方位的内外联通体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报告提出,我市将打造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把美丽丹阳建设的文章写在大地上,这一点引起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西雅的关注。“乡村振兴重在‘美’和‘强’,我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紧扣产业支撑强、环境美、生活美的总基调,优化产业结构,做亮特色产业,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张西雅表示。

以人为本,添更“多”的幸福

无论只看极不平凡的2020年,还是回顾亮点满满的“十三五”时期,亦或是翻看可查可鉴的历年“民生账本”,我市始终把群众的期盼作为不懈追求,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心系百姓事、实践惠民举,文教卫体等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而对标“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当下及未来,我市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各方亦凝心聚力欲积极呼应民声、办好实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将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品质示范高中为目标,在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细致扎实的工作,坚持优质特色发展,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确保高品质示范高中规划建设成效。”作为全省首批20所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之一,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正以更高标准自我要求,省丹中党委书记、校长朱禾勤说,按照既定的育人目标,学校将围绕“全面优秀”“综合素质提升”“发挥评价杠杆作用”等方面倾力而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推进健康丹阳建设,卫健委将牵头相关规划方案的拟定。“而继续探索分级诊疗制度、科学调配医疗资源,确保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得了病、看得好病,也将是我们积极努力,争取能够实现的。”

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瞿煜国直言,对标“智造名城”“运河明珠”,我市文化应为、需为之事比比皆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城市内生肌理,我们要在培才、引才的基础上,更新理念、尊重文化,聚焦水晶山片域建设,打造城市客厅与后花园,切实提升城市品位。”

“回顾过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我们信心满满、激情满怀,已经确定的目标方向,将激励我们蹄疾步稳、昂首奋进。”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青华说,今年是融媒体中心融合的关键一年,中心上下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融媒体中心将继续打造完善“我的丹阳”这一城市入口级APP,推动智慧型媒体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聚力讲好丹阳故事。

宏伟蓝图已擘画,砥砺奋进正当时。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虽已落幕,但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破浪前行、领跑冲刺的劲头,却以燎原之势从火热的会场蔓延至全市各条战线,丹阳新荣光可期,正来!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